送戴怡濤觀察之官雷廉
五兩風輕引木蘭,福星從此向西看。溪山舊熟驊騮足,父老歡迎獬豸冠。郊有神雷供出令,蚌含明月識新官。旌旗指處氛祲息,反側而今報平安。
珠海凋殘非獨今,一分能賜亦恩深。常于不可如何地,猶寓多方補救心。三剖銅符增宿債,半肩行橐是新吟。廣人太息雷人喜,兩郡甘棠總舊陰。
五兩風輕引木蘭,福星從此向西看。溪山舊熟驊騮足,父老歡迎獬豸冠。郊有神雷供出令,蚌含明月識新官。旌旗指處氛祲息,反側而今報平安。
珠海凋殘非獨今,一分能賜亦恩深。常于不可如何地,猶寓多方補救心。三剖銅符增宿債,半肩行橐是新吟。廣人太息雷人喜,兩郡甘棠總舊陰。
輕風吹動木蘭舟緩緩前行,福星從此刻起將向西邊的雷廉地區望去。你早已熟悉那里的溪山勝景,駿馬曾多次踏過;父老鄉親正翹首以盼,歡迎你這位監察官員的到來。郊外的神雷仿佛為你助威,河蚌含著明月般的珍珠也識得新官。旌旗所指之處,不祥之氣盡消,曾經不安的百姓如今都報來平安。珠海的凋敝并非今日才有,即便給予一分恩惠也足見恩情深厚。你常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依然用心多方補救。多次剖符任官增添了舊日職責,半肩的行囊里裝滿了新吟的詩作。廣州百姓嘆息你的離去,雷州百姓歡喜你的到來,兩郡的百姓都將銘記你如甘棠樹般的德政蔭庇。
五兩:古代測風器,用五兩雞毛制成,此處代指微風。
木蘭:木蘭舟,代指船。
福星:舊時稱能給人帶來好運的星,此處喻指戴怡濤。
驊騮(huá liú):古代名馬,此處喻指官員的行跡。
獬豸(xiè zhì)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代指監察官員。
氛祲(fēn jìn):不祥之氣,指戰亂或不安定的局面。
反側:指不安分、不順服的人。
銅符:古代官員的符信,此處代指官職任命。
行橐(tuó):行李、行囊。
甘棠:典出《詩經·召南·甘棠》,喻指良吏的德政蔭庇。
此詩為清代詩人送別戴怡濤(時任觀察)赴任雷廉(今廣東雷州、廉江一帶)所作。清代‘觀察’為道員別稱,雷廉地處粵西,時或有民生凋敝。詩人通過此詩肯定戴怡濤過往政績(如‘溪山舊熟’‘父老歡迎’),贊揚其在困境中‘多方補救’的為民之心,并期待其新任能如‘甘棠’般澤被兩郡。
全詩以送別為引,重點刻畫戴怡濤的為官形象:熟悉民情、受民愛戴、積極作為。既回顧其過往政績,又展望新任作為,體現了詩人對良吏的推崇,以及對民生改善的期待,是一首典型的贈別頌德詩。
山中秋已半,蓬蓽晏方開。
不聽夜蟲話,焉知節物來。
紫珠猶臥穗,青蘂未浮杯。
欲射系書鴈,非關烹不才。
苗山風馭日翩翩,人道桐棺葬此嶺。
今事獨聞鴉種麥,故村不見鳥耘田。
遠憂邊塞清無日,更望倉箱屢有年。
收攬封疆歸禹貢,忍看兵氣污山川。
晚涂淹泊向誰論,白髪名卿肯見存。
雒邑風流余此老,故家文獻有諸孫。
寺連狹徑曾傾蓋,船擁清谿尚一罇。
小駐鄱陽未宜遠,欲憑書尺問寒溫。
孔愉廟邊溪水長,石壁巖下飛泉香。
居士住此幾寒暑,只見四山青又黃。
今年春雨摧麥芒,六月稻穗干欲僵。
煩公焦勞坐黃堂,何不趣公歸贊襄。
為時開閣陰與陽,不令此憂遺君王。
我君有如坐甑內,口顧怫鬰不得驤。
公欲令我蘇肺腸,白衣致酒甚沛滂。
瓶粟未空陶氏倉,得酒且到王生鄉。
更招山前老漫郎,渠家曲柄荷可觴。
有玉山自輝,無蠹木不疾。
人心渺難測,天理坐可必。
我公仁者靜,壽骨已崷嵂。
豈比山澤儒,辛苦餌芝術。
一水相望十里余,扁舟夜載月明俱。
君今身為故人出,我亦年來此客無。
夜久燈孤疑是夢,樽空仆臥不成呼。
殘年會見干戈息,共買嵌巖著老軀。
人言我老是頑仙,坐隱紋枰不計年。
何用山廛分小大,直將壺嶠比方圓。
爭雄未羨七擒略,見事常輸一著先。
好覓周郎云水外,紅渠千頃藕如船。
士窮不作儒生酸,歲晚聊為物外觀。
行腳僧從幽徑出,集云峰倚半天寒。
且攜幾緉登山屐,勝走高門坐馬鞍。
君見堂西舊書記,試求開閣看金襕。
未用船頭報水程,為君持酒打愁城。
青山久負當年約,白髪多從客路生。
點檢轉工新句法,揩磨難減舊風情。
小留莫道無供給,一味東籬有落英。
蔥籠秀擁秦山落,盡日春風吹嶺腳。
朝來領略到窗幾,誰遣虛空出阿閣。
南臺御史去天近,身與孤云生兩角。
胸中摸索千丈弦,更恐并吞有衡霍。
蕭灘傳榜到柴扉,喜見高名掛棘闈。
二子文場初得雋,老夫茅屋亦增輝。
方驚絕岸孤峰出,更待刺云雙鵠飛。
盧肇風流今未泯,渡頭重看錦標歸。
群兒鼠竊均有遇,老矣自知牛后誤。
成功未解鬬兩虎,援翰徒勞禿千免。
佩書丱首何龍鐘,靈蛇光怪蟠心胸。
馬頭三千悲遠道,羊角萬里無高風。
秦歌嗚嗚楚猴舞,一笑何如共雞黍。
謀身狗茍君勿嗤,聊戲墨豬書韻語。
少年饒舌類豐干,老似鳴蟬不耐寒。
無復酒杯同設席,幾思齋缽共開單。
便從此去真差易,未有生涯良獨難。
樗散鄭公官益冷,雪中何以繼朝餐。
坐看冰輪碾太清,赤欄橋下水先明。
光從蟾兔窟中出,人在鯨鼇背上行。
地隔里門無俗客,樓高鄰笛有新聲。
此時迥絕非塵境,更聽天雞第一鳴。
遠聞仙伯上神山,始覺升平氣象還。
一夢休論玉堂事,兩行曾綴紫宸班。
想燒椽燭書天詔,看剪花騣出帝閑。
尚憶平生故人否,夜驅黃犢在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