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回中道,旌旗繚繞明枯草。
蕭關北,鼉鼓逢逢振幽極。
朔風吹萬馬,雨雪凍千山。
長安路上傳清警,六飛騰鑣自代還。
匈奴何時滅,神仙不可攀。
前年作得魚龍戲,深宮一宴開天顏。
回中道,旌旗繚繞明枯草。
蕭關北,鼉鼓逢逢振幽極。
朔風吹萬馬,雨雪凍千山。
長安路上傳清警,六飛騰鑣自代還。
匈奴何時滅,神仙不可攀。
前年作得魚龍戲,深宮一宴開天顏。
回中道路上,旌旗繚繞,映照著枯萎的秋草顯得明亮。蕭關以北,鼉鼓咚咚作響,震動著幽遠的邊地。北風呼嘯,吹過萬馬;雨雪交加,凍住千山。長安路上傳來清道警戒的聲音,皇帝車駕從代地疾馳返回。匈奴何時才能被消滅?神仙之境難以企及。前年舉辦了魚龍百戲,深宮中的宴會讓皇帝龍顏大悅。
回中道:漢代道路名,位于今寧夏固原附近,為關中通往塞北的要道。
蕭關:漢代關名,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西北重要關隘。
鼉(tuó)鼓:用鼉(揚子鱷)皮制成的鼓,聲音洪亮,常用于軍樂。
逢逢(péng):象聲詞,形容鼓聲。
幽極:極遠的邊地。
六飛:古代皇帝車駕用六匹馬,故稱“六飛”或“六龍”。
騰鑣(biāo):揚鞭策馬,疾馳。
代:代郡,漢代郡名,在今河北蔚縣一帶。
魚龍戲:漢代百戲之一,類似舞龍舞魚的表演,供宮廷娛樂。
天顏:皇帝的面容,此處指皇帝的高興神情。
《上之回》為漢樂府舊題,多寫帝王出巡回中的史實。此詩或反映漢代帝王巡視邊塞、展示軍威的場景,同時暗合當時匈奴侵擾的邊患背景及宮廷享樂的社會現實。
全詩通過邊塞與宮廷場景的切換,既展現帝王出巡的威儀,也隱含對邊事未靖的關切與對享樂之風的反思,語言質樸,結構緊湊,是漢樂府中反映現實與政治的典型之作。
鳧元無術肖鵠,夔也無心憐蚿。風砌對花軟飽,雨窗支枕熟眠。
亭亭直上更橫垂,三尺青莖玉一枝。作態便于奇瘦處,動人多在未開時。附蟬冠薄難為贈,墮馬妝殘欲寄誰。不有淳于能八斗,遺簪滿地亦奚為。
諸根鼻舌吾無取,牝牡驪黃君更精。兩眼何曾逃兩眼,龍樓空自煞分明。
風雨搖秋濕不開,紛林殘葉逐人來。寒云作陣江關暝,粉堞遙傳鼓角哀。直北朱旗真下淚,淮陰冰色未登臺。玉堂金閣雙龍管,亂落梅花正舉杯。
吳王宮南一畝居,中林日與高賢俱。相逢不惜解貂飲,春風共倒花前壺。鶴客頻嫌紫霞晚,山妻卻笑青錢無。仲尼有玉且不售,何必營營求爾沽。
故人數歲住梅溪,九曲峰頭月腦西。長日羨君無事事,將軍樹下聽烏啼。
絕盛難為繼,何因見二難。云中雙華出,天外一峰寒。向月衫猶短,飛空翮共寬。乍聞流水調,按節待君彈。
已作還鄉計,秋風卻病軀。清時登片善,華列及吾迂。豈有溫如玉,翻疑暗似珠。由來山鳥性,不愿九韶娛。
豈為懷古上高臺,緣有百花對客開。綠水滿江才送槳,紅霞迷嶺若銜杯。敢情未悟魚千里,自合窮攻書十回。欲問腐儒何所事,不仙不鬼不人才。
漸蝶魂稀,蛩吟遠,鈴語琤琮深屋。參差簾幕重,鎮荒菭庭院,墜梧聲觸。倦笛飄寒,殘砧搗夢,門掩蕭蕭霜竹。柔腸牽縈處。聽銀河澈地,睡都難熟。念鈿甲微冰,匣弦暗潤,湛然羈獨。沉沉情更速。誤幽會、蘭沚遲芳轂。總自嘆、傷懷宋玉,賦恨江淹,盡銷魂、望迷遙目。最怕狂蹤,和淚入、寂寥心曲。問誰憶、芙蓉國。雙槳歸去,多少飄零紅菽。夜長但悲短燭。
海色迢迢半紫氛,娑欏開落夏將分。道人清曉下山去,紙被一床鋪白云。
細馬輕裘緩緩歸,一樽原野亦光輝。如今更訝將軍樹,土木如何衣錦衣。
念昔京都晝掩關,黑云黃霧塞人寰。南城掃雪迎耶律,北道聞風拜祿山。不為身謀心皎皎,已終臣事意閑閑。何人得與高名并,千古常山諒可班。未識堂堂玉立姿,已傳薤露滿山悲。空馀父執修恭意,謾繼詞流紀德詩。諸子盡賢門益大,萬家馀地冢初累。紛然盡奪三軍帥,誰識公心死不移。
至人抱宿好,希逐玄化游。俠士尚然諾,結駟連王侯。顯約異溪徑,焉往副所求。彌胸漫交戰,誰為祛煩憂。飄飄方外侶,鮮髯霏雪猶。謂我餌紫菀,何如樹衛矛。貺以葛陂杖,攜之蓮葉舟。冥鴻無近影,安能托朋儔。慵劇拋化書,嗟哉蜣與蝤。
狂心難按是今年,花市湖堤早著鞭。笑倩客扶桃葉醉,喜聽人罵柘枝顛。神仙枉被浮名誤,宰相何妨曲子傳。圣代獨能容放蕩,醉侯湯沐不教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