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同舍蜀人王德修三首 其一
遠莫遠關塞,
鴻雁來年年。
我嘗按輿圖,
嶓漢在眼前。
胡為與君別,
壯齒今華顛。
下峽君有期,
會吳我何緣。
令人愧不如,
鴻雁得自便。
遠莫遠關塞,
鴻雁來年年。
我嘗按輿圖,
嶓漢在眼前。
胡為與君別,
壯齒今華顛。
下峽君有期,
會吳我何緣。
令人愧不如,
鴻雁得自便。
最遠不過是關塞的距離,可鴻雁每年都能歸來。我曾查看地圖,嶓冢山與漢水仿佛就在眼前。為何與你分別后,壯年的我如今已白發蒼蒼。你將有期順峽而下,我又如何能在吳地與你相會?這真讓人慚愧不如,鴻雁尚能自由往返。
關塞:關隘邊塞,代指遙遠阻隔之地。
輿圖:地圖。
嶓漢:嶓冢山與漢水。嶓冢山是漢水發源地,在今陜西寧強縣北。
壯齒:壯年,指年輕力壯的時期。
華顛:白發,指年老。
下峽:順長江出三峽,指離開蜀地東行。
會吳:在吳地(今江浙一帶)相會。
此詩或作于南宋時期,詩人與蜀人王德修曾為同舍(同僚或學友),后因各自漂泊,友人將順三峽東下,而詩人滯留他處,難赴吳地相會。詩中“壯齒今華顛”可見二人分別之久,反映了南宋士人因戰亂、仕宦等原因被迫離散的普遍境遇。
全詩以鴻雁自由往返反襯人事阻隔,通過地理距離、時光流逝、重逢無望三層遞進,抒發與友人分離的深沉感慨,語言平實而情感厚重,是宋代送別詩中關注個體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的典型之作。
驅車燕趙郊,道由介丘陽。飄風起蓬藋,陵谷晦蒼蒼。津梁浩千古,誰能測幽冥。我猶局一隅,子今營四方。翻飛無勁翮,蹇步愧同行。安得皎日惠,愿言希末光。
問晴陰。趁花朝未過,樽酒話朋簪。纖手調弦,新聲比竹,庭院歌管沉沉。海云共、東方蕩漾,有浪蕊、飛濺飐輕禽??≠p南樓,小休東閣,佳日登臨。江國眼中春事,料春花正發,悵觸春心。灼灼夭桃,依依細柳,多少閒處勾尋。記曾共、名都結客,試芳郊、驄馬絡黃金。嗲斷胸中葛藤,未抵杯深。
千古筠溪節,名孫尚有諸。敢言禁闥黯,勇退漢廷疏。掃軌門如水,懸魚飯只蔬。訃傳纓紱駭,惜綰不中書。淡似香山老,臞于涑水翁。政須將及子,心孰不為公。后進師清儉,前旒譽直空。墓陵手所筑,過者式高風。
君心似春云,變幻在倏忽。我心似秋云,澄澄對皎日。
王春日日送征驂,別思桃花千尺潭。蓮社乍違羊石北,杏園遙指鳳城南。行邊駟馬文俱五,握里天人策已三。去住示忘諸有在,試將消息問瞿曇。
見報長清訪,恍疑天降之。已看張仲寶,又見陳伯孚。十載人間遇,千山夢里途。清風今夜月,人意亦知乎。
雙睛點漆面凝酥,笑靨愁蛾一世無。愿作君家掃除隸,一生長拜美人圖。
興御清筵發,心當綠酒豪。始逢知驥步,一語見龍韜。念國調飛馬,看云拭寶刀。半酣多戰氣,失喜掛麟袍。
海棠初種竹新移,流水潺潺入小池。春雨乍晴風日好,一聲啼鳥過花枝。
獨起無人和苦吟,千林月下轉蕭森。誰憐中夜山河寂,鐘落寒潭不可尋。
泗水山頭坐御史,風風雨雨一孤蓬。斷崖崎石嗟行路,破屋頹垣賦草蟲。
良謀亦何有,持道足娛親。母為天上月,子如江中云。云月相終始,流光誰與倫。翩翩兩海燕,挾雛游青春。銜我蕙蘭花,悲音何感人。
群生依候變,久寂亦心驚。跡作隨鄉客,愁因逼歲情??栈ㄒ死浒l,孤月帶寒明。欲問江潮意,春聲幾日生。
寶篆春銷庭院靜。日上花枝,瞥見娉婷影。飛絮游絲飄不定。風牽漸與珠檐近。記否危欄曾共憑。燕媚鶯嬌,密意成消凝。只有東風吹不盡。天涯綠減愁吟鬢。
一路頗幽閑,行行又幾灣。微茫聽竹籟,次第較花顏。林壑千層瀑,茅堂四面山。卜居如得此,日日閉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