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庵王公鑲
大夫元曠達,襟抱絕塵氛。
香署星辰列,清班鹓鷺群。
兩都看宦達,百寀重廉勤。
要地能知止,危途恥策勛。
早投南郭隱,不待北山文。
身向歸來健,名從死后聞。
一官無厚業,諸子有馀芬。
鳴瑟哀梁木,遺書落案蕓。
風花虛館榭,煙草自丘墳。
野路東流水,空山歲暮云。
九原長不起,回首一懷君。
大夫元曠達,襟抱絕塵氛。
香署星辰列,清班鹓鷺群。
兩都看宦達,百寀重廉勤。
要地能知止,危途恥策勛。
早投南郭隱,不待北山文。
身向歸來健,名從死后聞。
一官無厚業,諸子有馀芬。
鳴瑟哀梁木,遺書落案蕓。
風花虛館榭,煙草自丘墳。
野路東流水,空山歲暮云。
九原長不起,回首一懷君。
先生本就豁達開朗,胸懷高潔遠離世俗紛擾。在官署中如星辰羅列,位列朝班似鹓鷺齊飛。遍歷兩都仕途通達,百官皆重其清廉勤勉。身處要職知止知足,險途之中恥于爭功。早年便退隱城南,無需《北山移文》相譏。歸后身康體健,身后美名傳揚。雖無厚祿家業,子女卻得余芳。琴瑟哀鳴痛悼棟梁,遺書散落書案之間。館榭空對風花,丘墳獨伴煙草。野徑東流水逝,空山暮云籠罩。九泉之下長逝,回首唯有懷君。
元:原本,本來。
香署:對官署的雅稱,指清要之職。
鹓鷺群:鹓和鷺飛行有序,喻指朝官班次整齊。
兩都:東漢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此指重要官場。
百寀(cǎi):百官。
知止:《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指適可而止。
策勛:記功,此指爭功。
北山文:孔稚珪《北山移文》,諷刺假隱士出山,此反用指無需嘲諷。
梁木:《禮記》“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喻賢才隕落。
案蕓:書案上的香草,代指書籍。
九原:山名,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墓地,后泛指墓地。
此詩為挽詩,當是為悼念號“愚庵”的王姓官員所作。詩中提及“早投南郭隱”“一官無厚業”,可見逝者生前清廉早退,身后名芳。創作背景或為其去世后,作者回顧其生平,表達追思與贊頌。
全詩以“曠達”“廉勤”“知止”為核心,通過仕途與隱退、生前與身后的對比,塑造了一位清廉高潔、淡泊明志的官員形象,結尾借景抒懷,深切表達對逝者的懷念,是一首典型的悼賢之作。
破煙涵雨得春叢,想見當年老范公。多病未須求茗草,此詩渾欲愈頭風。盡鋤芳草春應怪,初種黃花秋未知。花外種松松外竹,漸無蝴蝶到東籬。更作天隨求枸杞,試從子美覓黃精。但知一飽輕方丈,不為秋毫要眼明。
相送長街待去車,將離未識尚咿呀。膝前泥我明眸切,背后憐伊小步斜。燈火如流宵市鬧,星河欲轉淡云遮。遙知歸路秋天黑,阿母相攜哭到家。偃蹇塵中事有因,家庭新覺重交親。微言荊內慚相怒,小過嬌兒悔即嗔。盡力無能扶棣萼,用心有淚報萱椿。十年老盡江郎筆,頭緒如絲寫不真。
我到人間早十年,奈君楚楚可人憐。縱教憶取三生石,只向氍毹證此緣。
無才傭作吏,有酒喜留賓。老更耽高臥,時還近俗人。鐘鳴山寺遠,月出土床親。何處期吾子,笙歌玉洞春。
雨零花晝春杯舉。舉杯春晝花零雨。詩令酒行遲。遲行酒令詩。滿斟猶換盞。盞換猶斟滿。天轉月光圓。圓光月轉天。
如許山河壯,重來謾寄游。紅云金闕曉,黃菊玉泉秋。迂策知難用,頹齡竊自羞。長镵歸斸雪,聊復自為謀。
羸羸病骨難盈把,豈是虛腰減瘦緣。二十年心與誰付?三千元債倩誰還?已聞叢草田都廢,尚有雙兒淚不乾。忽到床前喧學子,微微展得片時顏。
搔首長安望闔閭,風煙漠漠九秋馀。正思黃葉南朝寺,忽把飛云慧遠書。東壁磨碑知有待,北窗懸榻竟何如。自憐白首無禆補,虛棄閒緣臥直廬。
西寺廊深日射塵,維摩方丈四無鄰。微風盡捲飛花去,半敞東窗映綠筠。
華陽館前秋雪飛,幽州道上行人稀。當年筑館人何在,今日拂衣君獨歸。蕭條策馬辭京闕,關門一片西山月。胡姬葡萄酒初潑,壚頭把臂與君別。君為荊川太史之門生,弟子都講往往皆名卿。獨守師說奉大對,公孫側目轅固行。滹沱河水凍偏早,驛樓官樹葉如掃。上有燕臺之衰草,下有荊卿之古道。行行旅食不堪陳,漁釣江湖且煮莼。子虛儻遇鄉人薦,老作金閨侍從臣。
八水空憐翠欲浮,西林勝概委荒邱。鷲宮半沒祥光杳,獅跡徒存猛氣收。游客無緣瞻寶樹,寺僧猶自說靈湫。豈因二圣譚鋒盡,只合同歸一默休。
萬里蒙塵六尺輿,一丸泥蠟十行書。豫且往往窺魚服,屬國棲棲掘鼠馀。村徑紅稠花艷艷,沙平翠點樹疏疏。落霞孤鶩西南望,千頃洪波浸日車。
不數秦川白雪香,內園歌舞嬖新娼。雕櫳暮濕胭脂雨,綺閣寒消靺鞨裝。語燕乍迷魂欲斷,啼鵑無度魄初狂。東風宛借彤云色,護得醲春賜并房。
力田不自給,聊以干祿仕。軻書有成訓,為貧非枉已。乃知鄉里兒,折腰良可恥。因之抽吾簪,浩然返田里。況今歷年歲,但以甲子紀。乘流固將行,遇坎還宜止。詩酒幸有托,此外復何恃。
漢楚爭雄此割疆,貔貅對壘劇豺狼。裂眥有勇稱樊噲,舞劍何人敵項莊。醉脫金卮歸太急,怒撞玉斗恨偏長。經過不用論群策,蔓草寒煙幾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