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侍郎挽詞三首
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于張從昔少,魯衛至今稱。絲竹中年好,詞華夙世能。周南棠棣傳,平世幾人登。
驥騄方懷遠,松筠忽有秋。雍容名士數,終始法家流。凜凜驚千載,堂堂閟一丘。能令羊季子,不肯過西州。
身去風流在,人難玉石分。平生才一見,治行已多聞。更覺知音少,還修地下文。他年九原淚,仍是兩馮君。
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于張從昔少,魯衛至今稱。絲竹中年好,詞華夙世能。周南棠棣傳,平世幾人登。
驥騄方懷遠,松筠忽有秋。雍容名士數,終始法家流。凜凜驚千載,堂堂閟一丘。能令羊季子,不肯過西州。
身去風流在,人難玉石分。平生才一見,治行已多聞。更覺知音少,還修地下文。他年九原淚,仍是兩馮君。
您施行美政如同慈母般仁厚,出身名門更承杜陵的榮耀。像于定國、張釋之那樣的賢能自古少有,您的家族如魯衛二國至今為人稱頌。中年時便通曉音樂雅趣,文采風流本是前世所修。您的家族傳承如《周南》《棠棣》般美好,太平盛世有幾人能及?良馬正欲馳騁遠方,松柏卻忽遇秋寒。您是雍容的名士典范,一生秉持法家嚴謹。高風亮節震驚千載,如今卻長埋孤丘。能讓羊曇般的知音,為您垂淚不渡西州。您雖離去但風流猶存,世人難辨玉石優劣。生平僅得一面之緣,卻早聞您的卓越政績。更覺知音稀少,只能為您撰寫悼文。他年在九原灑淚,依然是如馮氏兄弟般的知己。
于張:漢代于定國、張釋之,均以執法公允著稱;魯衛:《左傳》載“魯衛之政,兄弟也”,喻親密關系;絲竹:音樂,代指雅趣;棠棣:《詩經·小雅》篇名,喻兄弟情誼;驥騄(lù):千里馬;松筠(yún):松竹,喻堅貞;羊季子:指羊曇,《晉書》載其因謝安故不渡西州路;九原:墓地;兩馮君:漢馮野王、馮立兄弟,喻知音。
此為作者悼念杜侍郎所作挽詞。杜侍郎或為當時名臣,政績卓著、才德兼備,與作者有交游。詩中通過多維度稱頌其生平,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間以才德相重、以知音相惜的交游風氣。
三首挽詞從政績(“美政”)、家聲(“杜陵”)、雅趣(“絲竹”)、才德(“詞華”“法家流”)、交游(“知音”“兩馮君”)等角度立體刻畫杜侍郎形象,既彰其賢,又抒己哀,是宋代挽詩中“頌德寄情”的典型之作。
列名通地紀,疏派合天津。
波隨月色凈,態逐桃花春。
照霞如隱石,映柳似沉鱗。
終當挹上善,屬意澹交人。
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摶。
岐路分襟易,風云促膝難。
夕漲流波急,秋山落日寒。
惟有思歸引,凄斷為君彈。
神交尚投漆,虛室罷游蘭。
網積窗文亂,苔深履跡殘。
雪明書帳冷,水靜墨池寒。
獨此琴臺夜,流水為誰彈。
天涯非日觀,地屺望星樓。
練光搖亂馬,劍氣上連牛。
草濕姑蘇夕,葉下洞庭秋。
欲知凄斷意,江上涉安流。
靈峰標勝境,神府枕通川。
玉殿斜連漢,金堂迥架煙。
斷風疏晚竹,流水切危弦。
別有青門外,空懷玄圃仙。
千里年光靜,四望春云生。
槧日祥光舉,疏云瑞葉輕。
蓋陰籠迥樹,陣影抱危城。
非將吳會遠,飄蕩帝鄉情。
玉關寒氣早,金塘秋色歸。
泛掌光逾凈,添荷滴尚微。
變霜凝曉液,承月委圓輝。
別有吳臺上,應濕楚臣衣。
唼藻滄江遠,銜蘆紫塞長。
霧深迷曉景,風急斷秋行。
陣照通宵月,書封幾夜霜。
無復能鳴分,空知愧稻粱。
愿言游泗水,支離去二漳。
道術君所篤,筌蹄余自忘。
雪威侵竹冷,秋爽帶池涼。
欲驗離襟切,岐路在他鄉。
淮沂泗水地,梁甫汶陽東。
別路青驪遠,離尊綠蟻空。
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紅。
別后相思曲,凄斷入琴風。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熏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余松桂心。
聯翩辭海曲,遙曳指江干。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帶月凌空易,迷煙逗浦難。
何當同顧影,刷羽泛清瀾。
獨坐懷明發,長謠苦未安。
自應迷北叟,誰肯問南冠。
生死交情異,殷憂歲序闌。
空余朝夕鳥,相伴夜啼寒。
通莊抵舊里,溝水泣新知。
斷云飄易滯,連露積難披。
素風啼迥堞,驚月繞疏枝。
無力勵短翰,輕舉送長離。
朔空曾紀歷,帶地舊疏泉。
色泛臨碭瑞,香流赴蜀仙。
款交欣散玉,洽友悅沉錢。
無復中山賞,空吟吳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