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樂
略彴橫溪曲。映帶短莎修竹。傍岸誰家屋。愛水護遙碧,林擁深綠。
呼布谷。東里西鄰才一簇。社鼓初鳴春酒熟。長衫方帽,翁醉扶黃犢。
斷霞倦鵲,未晚先爭宿。門外月明三六六。
略彴橫溪曲。映帶短莎修竹。傍岸誰家屋。愛水護遙碧,林擁深綠。
呼布谷。東里西鄰才一簇。社鼓初鳴春酒熟。長衫方帽,翁醉扶黃犢。
斷霞倦鵲,未晚先爭宿。門外月明三六六。
小木橋橫跨在曲折的溪流上,與短草、修長的竹子相互映襯。岸邊是誰家的房屋?喜愛那綠水護衛著遠處的碧波,樹林簇擁著深深的翠綠。布谷鳥聲聲啼叫。東村西村人家緊挨著。社日的鼓聲剛剛敲響,春酒已經釀熟。穿著長衫、戴著方帽的老翁喝醉了,扶著小黃牛。天邊殘霞,疲倦的喜鵲,還沒到傍晚就爭先回巢棲息。門外明月皎潔,正是十五月圓時。
略彴(zhuó):小木橋。
莎:莎草,泛指短草。
布谷:鳥名,即杜鵑。
社鼓:社日祭神的鼓聲。
三六六:指農歷十五,一月三十天,半月為十五,即三六一十五。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詞人在游歷鄉村或隱居鄉村時,被鄉村寧靜生活和美好風光所感染而創作,表達對遠離塵世喧囂的田園生活的喜愛。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鄉村田園生活。其特點是描繪細膩,意境優美,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展現鄉村生活畫卷。在文學史上體現宋代詞人對田園題材的關注和創作。
凍蕊凝香色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
小圃初晴風露光,含桃花發滿山香。 香花對酒心無事,倍覺春來白日長。
隔林殘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 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猶在逐流螢。
芳草霏霏遍地齊,桃花脈脈自成溪。 也知百舌多言語,任向春風盡意啼。
山嶺依稀偃月形,數層倚石疊空青。 幾回雪夜寒光積,直似金光照戶庭。
惠施徒自學多方,謾說觀魚理未長。 不得莊生濠上旨,江湖何以見相忘。
野人心地本無機,為愛茅檐倚翠微。 盡日尊前誰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輝。
六月清涼綠樹陰,小亭高臥滌煩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古對今,圓對方。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 晨對暮,雪對霜。和風對細雨,朝霞對夕陽。 桃對李,柳對楊,鶯歌對燕舞,鳥語對花香。
玉樓春信梅傳早。三八芳辰陽復后。稱觴喜對一椿高,萊庭雙桂森蘭茂。 慚無好語為公壽。富貴榮華公自有,請歌詩雅祝遐齡,永如松柏如山阜。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蓮花蓮葉柳塘西,疏雨疏風斜照低。 竹籜冠輕容雪鬢,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飲雙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擬孤山閑放鶴,鵓鳩恰恰向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