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二山中丞見懷 其二
臥病衡茅下,
欣聞使節來。
一番春雨闊,
千里瘴云開。
憂國勤封事,
安民惜露臺。
河中應借寇,
徵詔莫頻催。
臥病衡茅下,
欣聞使節來。
一番春雨闊,
千里瘴云開。
憂國勤封事,
安民惜露臺。
河中應借寇,
徵詔莫頻催。
我臥病在簡陋的茅屋下,欣喜聽聞您的使者到來。一場春雨讓天地更顯開闊,千里的瘴氣陰云也隨之散開。您憂心國事頻繁上奏,為安民而珍惜財力(如漢文帝不建露臺)。您如同漢代被百姓挽留的寇恂,朝廷的征召切勿頻繁催促。
衡茅:用橫木為門的茅屋,指簡陋居所。
使節:使者,此處指二山中丞派來問候的人。
瘴云:南方濕熱地區的瘴氣陰云,常喻困境。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書為防泄密用皂囊封緘。
露臺:典出《史記·孝文本紀》,漢文帝欲建露臺,因需百金(十戶中產之家財)而作罷,后喻珍惜民力。
借寇:用《后漢書·寇恂傳》典故,寇恂任河內太守時政績顯著,離任時百姓請求“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后喻百姓挽留良吏。
徵詔:征召的詔書。
此詩為作者病中收到二山中丞問候后所作酬答。二山中丞或為地方官員,政績卓著,作者通過詩中“憂國”“安民”等語,既回應友人關懷,也借“借寇”典故委婉表達對其留任的期待,反映二人交誼及對民生的共同關切。
全詩以病中得訊起筆,由個人際遇轉向對友人政績的贊譽,借典故與比喻深化主題,既體現對友人的深厚情誼,更凸顯對忠君愛民官員的推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酬答詩中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佳作。
夢減三齡壽,哀延七月期。
寢園愁望遠,宮仗哭行遲。
云日添寒慘,笳簫向晚悲。
因山有遺詔,如葬漢文時。
陰德必食陽報,
忮心終為餒魂。
智伯死而無后,
愚公子又生孫。
井泉槐火幾清明,
白發紅顏管送迎。
榮落智愚千古恨,
一時分付子規聲。
作客苦踽涼,良朋即眷屬。
之子有同舟,誼本如推轂。
村店晝傾醪,篷窗夜刻燭。
峨峨鐵甕城,隔江峙浮玉。
勝侶幾流連,春光正繁縟。
詩酒總關心,山川供極目。
后夜互相思,孤帆何處宿。
寶刀分。寶釵分。繡帶分開墜畫裙。馀香猶自溫。
錦鴛群。野鴛群。三十六雙認得真。旁人莫漫嗔。
一從鄴下散詞曹,寶鋏龍文久自韜。
載酒有無從問字,獨醒曾否著懷騷。
壯心老驥知仍在,矯首冥鴻意轉勞。
清廟祇今需雅頌,朱弦疏越待誰操。
花未開時客早歸。花開惜又與春違。
而今歸去花雖好,已是飄零一半飛。
風細細,雨霏霏。深悔勞人作事非。
明年準擬花開日,多對花枝過幾時。
五更惆悵回孤枕,玉容驚覺濃睡醒。
梳洗懶無情,荊釵任意撩新鬢。
拂匣光臨鏡。
忍使芳魂愁夜永,珍珠簾外梧桐影。
天寒入剪刀,葉下綺窗銀燭冷。
裁縫無處等。
樓前新竹出闌強,樓外街燈閃夕涼。
千劫可憐馀月色,一年最好是秋光。
松杉突兀疑山近,荇藻縱橫映地長。
記取蟄園清凈夜,移床安簟耐思量。
永夜衾如鐵,風寒天又明。
銀鐙收冷焰,戍角帶邊聲。
獵馬馳何地,荒煙繞暮城。
幾時圍校罷,一望野云平。
偶為看山出,孤舟向暝停。
野梅涵水白,漁火逗煙青。
寒嶼融殘雪,春潭浴亂星。
何人吹鐵笛,清響破空冥。
秋水連天碧,
紅云接地陰。
憑欄時一望,
島嶼共浮沉。
尺五城南韋杜莊,紫薇紅藥碧筼筜。就中別有蕭疏意,一院梅花間白楊。
幾度春愁幾寂寥,今年花事絕嬌嬈。吟腸剩欲相料理,風雪騎驢憶灞橋。
沙鳥寒禽對水涯,茅亭古屋共橫斜。他年買宅成高隱,只傍孤山處士家。
過雁聲悲落葉稠,孤村景物更禁秋。
窮諳客路風塵惡,老判人間歲月遒。
酒號賢人真古語,疾為豎子豈吾憂。
山房幸有初寒備,且傍篝爐擁褐裘。
龍馭曾游絳水霞,
回來卻坐赤鯨車。
夜深正解雙珠佩,
莫點犀燈照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