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遣興
漁淵水深,
采芝云迷。
寄懷云水,
抗志高棲。
嚴霜隕木,
歸鴻背飛。
天寒日短,
途長行遲。
歲云暮矣,
我心則悲。
神游八極,
身囿兩儀。
宇宙為旅,
萬物為徒。
漁淵水深,
采芝云迷。
寄懷云水,
抗志高棲。
嚴霜隕木,
歸鴻背飛。
天寒日短,
途長行遲。
歲云暮矣,
我心則悲。
神游八極,
身囿兩儀。
宇宙為旅,
萬物為徒。
捕魚的深淵水勢幽深,采摘靈芝時云霧迷漫。將情懷寄托于云與水,堅守高潔之志隱居山間。寒霜降臨摧折樹木,歸雁成群背向而飛。天氣寒冷白晝漸短,路途漫長行走遲緩。一年將盡歲月已晚,我的心中滿是悲嘆。精神遨游八方極遠,身體困在天地之間。把宇宙當作旅行客舍,將萬物視為同行伙伴。
漁淵:捕魚的深潭。
采芝:采摘靈芝,古代常以采芝代指隱士生活。
抗志:堅守高尚的志向。
隕木:使樹木凋落。
歸鴻:南歸的大雁。
八極:指八方極遠之地。
兩儀:指天地。
徒:伴侶,同伴。
詩題‘平南遣興’點明創作于平南(今廣西平南縣),‘遣興’指排遣興致、抒懷。結合‘歲云暮矣’‘天寒日短’等句,推測作于秋冬之際。作者或因歲暮觸景生情,借自然之景與哲思表達對人生際遇的感慨。
此詩以秋冬蕭瑟之景起興,由‘我心則悲’的現實感慨,轉向‘神游八極’的精神超越,體現了作者在困厄中尋求心靈自由的生命態度。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一首融合景、情、理的遣興佳作。
懷哉千古事,百煉不為柔。 漢祖尤封齒,殷臣不事周。 寧隨文相國,真匹李潭州。 浩蕩江相接,東西萬古愁。
江頭一聲起,芳歲已難留。聽此高林上,遙知故國秋。 應催風落葉,似勸客回舟。不是新蟬苦,年年自有愁。
數歇度煙水,漸非塵俗間。泉聲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幾回雪,竹房猶閉關。不知雙樹客,何處與云閑。
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飛來南浦樹,半是華山云。 浮世幾多事,先生應不聞。寒山滿西日,空照雁成群。
不識劉郎莫便語,酒酣耳熱未全疏。 士當窮困能無慊,我自斟量愧不如。 橫槊賦詩俱有分,輕裘緩帶特其馀。 當今四野無塵土,宜有奇才在草廬。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凌歊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回首蕪城舊苑。還是翠深紅淺。春意已無多,斜日滿簾飛燕。不見。不見。門掩落花庭院。
天淡云閑晴晝永。庭戶深沈,滿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夢醒。夢回猶是前時景。 取次杯盤催酩酊。醉帽頻欹,又被風吹正。踏月歸來人已靜。恍疑身在蓬萊頂。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
風清月瑩,天然標韻,自是閨房之秀。情多無那不能禁,常是為、而今時候。 綠云低攏,紅潮微上,畫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惱人深,時更把、眉兒輕皺。
五云深處蓬山杳。寒輕霧重銀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風歸路長。 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一陣落花風。云山千萬重。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一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 苔作輕衣色,波為促杼聲。岸云連鬢濕,沙月對眉生。 有臉蓮同笑,無心鳥不驚。還如朝鏡里,形影兩分明。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古路無人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