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二十首并序 其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其表。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其表。
顏淵被稱為仁人,榮啟期被贊有道。顏淵常受貧困且壽命不長,榮啟期長期饑餓直到衰老。雖然他們留下了身后之名,但一生也過得困苦潦倒。人死后能知道什么呢?稱心如意才是最好。有人像賓客般保養貴重身軀,臨終時這身軀也會消亡。裸葬又何必覺得不好?人們應當看透外在形式。
顏生:指顏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稱,《論語》稱其“其心三月不違仁”。
榮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列子·天瑞》載其“鹿裘帶索,鼓琴而歌”,被視為有道之人。
屢空:《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指經常貧困無財。
不獲年:壽命不長,顏回早逝,年僅41歲。
枯槁:形容生活困頓、形容憔悴。
客養:像對待賓客一樣保養,指過分愛惜身體。
裸葬:不穿衣物下葬,《漢書·楊王孫傳》載楊王孫主張裸葬以“反真”。
解其表:看透外在形式,指不執著于表面的虛禮。
此詩為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十一,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時作者歸隱田園多年。詩中反映其對人生價值的反思,批判世俗對名利與形骸的執著,表達順應本心、超越表象的生命觀。
詩借顏淵、榮啟期等賢者的經歷,指出“身后名”無法彌補生前的困苦,進而主張“稱心為好”;又以“客養”與“裸葬”對比,強調應看透形骸的本質。全詩緊扣“飲酒”主題,展現陶淵明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與超脫境界。
白羽照秋月,麗服明春風。朝來試馬蹄,躑躅垂楊東。家居楊柳下,直路西北馳。望郎不可見,折盡門前枝。放馬在南澗,馬嘶時向北。龍出渥洼中,萬人皆辟易。河北望河南,楊柳郁森森。蕃漢雖二域,春風無兩心。左手櫜健弓,右手結柔轡。抽出腰下刀,深勒燕山字。
長生殿里祝他生,萬歲千秋有舊盟。料得馬嵬重駐蹕,丹青魂斷麗人行。
地噴飛泉成雨露,根盤喬木列旌麾。南臺沙合半成洲,千尺虹橋橄欖舟。
何如深谷一遺人,宴坐經行不累身。廢宅可嗟頻換主,凋叢愁見幾回春。尖尖石笑煙籠碧,點點苔錢雨洗新??靶湃朔俏乙猓由蕉嗍潜軓娗?。
三尺鯉魚供晚醉。好涼天、蓼花紅矣。兒女披蓑,妻孥把柁,坐船頭船尾。古今成敗渾閑事。有誰爭、一江秋水。冷雨敲篷,孤燈結網,說笑大家歡喜。
我愛長春子,金丹久駐容。孤高松上鶴,玄妙鼎中龍。煮石秋煙淡,研朱曉露濃。深居無一事,誰共看芙蓉。
水匝橋橫處士家,東軒書冊舊生涯。秋風滿徑一筇晚,柳未全疏桂欲花。
科名一日滿城傳,頭戴宮花色最鮮。才喜挑燈論舊約,忽看騎馬向歸船。君恩北斗星辰上,親壽南州水石前。莫遣斑衣成久住,此生忠孝要兼全。
宿留江湖長子孫,行藏節節耐人看。及為侍從身垂老,欲試平生事轉難。書就僅題前太史,功成方記舊甘盤。令人長恨經綸意,歷事三朝見一斑。
舜峰蟲鳥亂號鳴,猶是簫韶節奏馀。入耳雖歸哦詠里,收心更聽寂寥初。
有客有客,爰來爰止。秉直司聰,于惠百里。餐勝如歸,聆善若始。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寔欣心期,方從我游。
野竹蒙荒塹,寒花亂廢墟。秋郊足幽事,直欲帶經鋤。
蒲葉青青艾酒黃,移來孤艇共相將。江頭幾點分龍雨,一半霏微半夕陽。
翠袖珠翹吐異香,不隨群卉競春陽。名園臺榭今馀幾,得似山亭晚更芳。
今日曷為樂,聞子開壽筵。小壽逢六六,大壽祈百千。何以祈百千,不朽無期年。何為不朽名,圣善流芳聲。母儀自貞則,海日難為兄。伏生傳尚書,卓為女中英。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我為眾賓陳,眾賓為我聽。兄代弟病斃,母哭子喪明。一門感慈孝,藹然為嘉禎。和德協上下,精誠達穹冥。仲氏新騎驄,寶應留清風。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龍章與鳳翟,五色來云中。風日清大夏,華誕適與逢。乃悟天人際,感應常相通。特為王母壽,于以壽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