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仁起復總兵官
胡馬橫霜塞,
彤庭詔剪頗。
重頒新斧鉞,
迅掃舊山河。
細柳將軍令,
天山壯士歌。
龍城降處劍,
休帶血痕多。
胡馬橫霜塞,
彤庭詔剪頗。
重頒新斧鉞,
迅掃舊山河。
細柳將軍令,
天山壯士歌。
龍城降處劍,
休帶血痕多。
胡人的戰馬橫陳在霜寒的邊塞,朝廷下詔命楊將軍剪除兇頑。重新授予象征軍權的斧鉞,定能迅速掃蕩收復舊山河。當如細柳營周亞夫嚴明軍令,似天山壯士高唱豪邁戰歌。待在龍城招降敵軍時,寶劍上莫要沾染太多血痕。
彤庭:指宮廷,因宮殿用朱漆涂飾而得名。
剪頗:剪除兇頑,“頗”通“叵”,指不可測的敵人。
斧鉞:古代兵器,此處象征軍權。
細柳:用漢代周亞夫細柳營典故,代指軍紀嚴明。
龍城:漢代匈奴要地,此處借指敵方重要據點。
此詩應為楊希仁被朝廷重新起用為總兵官時所作。當時邊疆胡騎侵擾,朝廷急需良將鎮守,詩人借詩勉勵其重掌軍權,迅速平定邊患,同時暗含對其軍紀嚴明、減少殺戮的期許。
全詩緊扣“起復總兵官”主題,既肯定楊希仁的軍事才能(借周亞夫典故),又表達對其平亂功績的期待(迅掃舊山河),尾句“休帶血痕多”更體現仁厚胸懷,是一首兼具激勵與人文關懷的邊塞題贈詩。
西行幾日離柴扉,還說來時燕子飛。日射水田禾葉暗,雨浮山隴豆花肥。池魚吹水春萍薄,野鳥窺巢夏果稀。早晚歸來酒應熟,便攜稚子笑牽衣。
廉泉瀉出山之趾,源流湛湛無泥滓。清泠宜滌夷齊心,香潔可洗巢由耳。石門之水非同流,舂陵之溪齊其美。我陪仙令賞此亭,共酌寒漪漱霜齒。
木棉有花須作實,荔枝有實更成花。實紅不似花紅好,努力春深斗麗華。
殘紅堆徑厚于苔,偶與尋詩晚步來。只道春光歸已盡,隔溪猶有野棠開。
利與善之間,微似未易斷。欲無毫釐差,要在明厥辨。
斜日云橫薄暮,空江木落高秋。云外稻粱自足,人間矰繳何求。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鼎湖莫話龍髯事。情波別貯鮫人淚。清淚濺湖塵。摶作圖里人。圓圓天上月。心事他生說。莫與月論心。月中愁更深。
落日隨人遠,孤煙傍鳥飛。耽秋不覺晚,薄暮送將歸。憀慄驚時改,心情與俗違。獨憐芳草盡,何處采山薇。
獨憐朱臉花容俗,全學瑤臺玉女妝。素月共成中夜色,好風分散四鄰香。
欲瀾秋水剪瞳人,愁絕春山效玉真。擘了荔支拋豆蔻,送鉤非復近前嗔。珠貫筍彎奇出倫,龍蘭入縷疊文茵。芳年長好長歡夜,滿意同心同夢人。
囂塵那可道,愛此地殊偏。疏柳媚深渚,寒鴉薄野田。鐘鳴原外寺,人喚渡頭船。藉草聊相慰,悠然悟靜緣。
渠非老朽,不禮不受。威音世前,毗盧頂后。把定壺中白日長,觸著匣內青蛇吼。良醫叮囑病人,服藥不如忌口。
摩將郎須,看郎顏色。郎不念女,不可與力。
長記去年時。雪滿征衣。佳人攜手畫樓西。今日關山千里外,此恨誰知。想見綠窗低。依舊空閨。惜春還是惜花飛。縱有游蜂偷得去,爭似簾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