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九首 其五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愿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愿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
東方有一位隱士,衣著常常不完整。三十天里只能吃九頓飯,十年才換一次帽子。辛苦沒有能比得上他的,臉上卻常帶愉悅容顏。我想去拜訪這位隱士,清晨出發越過河流關隘。青松夾著路徑生長,白云停留在屋檐頂端。他知道我特意來訪的心意,取來古琴為我彈奏。上弦彈出《別鶴》曲,音調凄涼令人心驚;下弦奏響《孤鸞》調,琴音哀婉如訴孤獨。我愿留下與君同住,從現在直到歲暮寒天。
被服:穿著的衣服。不完:不完整,指破舊。
三旬九遇食:三十天里只能得到九次食物,形容生活貧困。旬,十天。
著一冠:戴一頂帽子,指長時間不更換冠帽。
越河關:越過河流關隘,指長途跋涉。
宿檐端:停留在屋檐上,形容白云繚繞的靜謐之景。
別鶴、孤鸞:均為古琴曲名,《別鶴》多表離別的哀傷,《孤鸞》常喻孤獨的處境。
歲寒:一年將盡,既指時間,也暗喻困境。
此詩為陶淵明《擬古九首》其五,約作于晚年歸隱時期。當時作者躬耕田園,生活清苦卻堅守隱逸之志。詩中‘東方一士’或為作者自況,亦或理想化的隱士形象,反映了東晉末年士人在動蕩社會中對精神獨立與高潔品格的追求。
全詩通過刻畫一位物質匱乏卻精神充實的隱士形象,展現了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詩中環境與人物、困境與精神的對比,凸顯了隱士的高潔,亦體現了陶淵明詩歌‘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藝術特色,是其隱逸主題的典型之作。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涪翁西行五十一,我今五十學隨緣。風中鴻雁重來集,過眼江山九百年。
月光西下月沈暉,樹底檐頭廣設圍。誰道經綸汝滿腹,張羅只為一身肥。
此地經臨幾劫灰,日高鳥鼠遍香臺。橫陳灌木誰親植,無賴黃花春自開。老衲忘情人事廢,亂泉如語客心哀。暮山颯颯飄風雨,不見明昌射獵回。
秋水官鵝浴雨寒,黃庭臨寫墨初乾。山陰不換瑯琊去,留向芙蓉涌上看。
自爾封書作逐臣,天涯消息望歸人。不信江頭芳草色,故園猶有棣華春。莫怪春來會面稀,風塵從古事多違。君南我北皆流涕,出處何須問是非。共道批鱗罪有馀,主恩翻得守田廬。漁樵久定歸來計,不待逢人更卜居。得承嚴譴是恩波,去國還家思若何。莫道故園春事少,古來遷客嶺南多。
雅扇天然巧,膏油制亦工。游山聊蔽雨,看竹好遮風。舒卷玲瓏樣,清涼掌握中。夜深閑獨立,螢火撲來空。
稱雄劉氏冠塵寰,強號名山作售山。嘯聚威風猶在否?空嗟狐貉集峰灣。
風吹艷落,剩幽芳、散作露階痕。莫道秋容憔悴,籬菊未招魂。鏡里翠眉妝淺,料佳人、還要點朱唇。但拈來三徑,粉濃脂淡,耐可賦溫存。怪底年年纖影,傍清池、寒逗綠羅裙。暗雨驟鳴蕉屋,驚夢不成春。試看紅消翠減,便深情、萬種付湘云。盼夜來圓月,畫簾人靜伴黃昏。
青銅閑拂試,照見白須髭。浮世催人老,空山滅跡遲。云林歸倦翮,霜雪悴寒枝。欲問商山路,療饑有紫芝。掩卷千年不,沈吟不作疑。幾看空袖手,未了著殘棋。始復存消息,乾坤有合離。金鎞時括眼,莫受翳瑕欺。冬臥愁襟薄,跏趺付一盧。難將衰病骨,更聽夜啼烏。地暖思南海,情真有舊徒。飄然決歸策,爭只為莼鱸。蕭然茅屋下,云水自因依。短履穿松去,前村摘豆歸。竹風恬隱幾,山月靜披衣。胡事驅馳久,塵氛有是非。不識栽花地,花時解惱人。空留看花眼,閑卻故園春。坡老門冬酒,林宗折角巾。逍遙天壤內,吾亦任吾真。樂土思南海,歸休道未窮。木綿衣亦暖,延壽酒偏濃。細雨扶留綠,熏風荔子紅。兒孫依老母,歡笑一堂中。
八載忝清班,迂疏無補。只合終身作漁父。告身一紙,何意尚留天府。草堂重下拜,蓑衣舞。劫火屢經,風霜牢護。深感良朋用心苦。連翩使節,領取玉書交付。五湖云水外,奇光吐。
亭亭州山陰,松竹何青青。上有九苞羽,下有千歲苓。棲息東王公,照耀南極星。鹍弦沸瑤席,繡幄開云屏。奕葉惠文冠,執法天子庭。佩結蒼精龍,金緋明玉映。歡聲徹霄漢,恩波告冥冥。寶日皛皛宣重光。玄冬丹嶠瑤草芳。笙鳴瑟作廣樂張。清歌妙舞回鳴珰。豸冠鶴發龐眉蒼。振纓峨弁紛滿堂。盈階玉樹侑王觴。瑞棗如瓜笑且嘗。萬歲千秋長樂康。
殘霞銷暝色,新月長圓輝。黃落樹滋本,夜眠人息機。
杭城打六更,市樓已攢點。流年莫催人,老色將冉冉。
殘火昏燈夜正沉,默思前事擁寒衾。霜天皎月雖千里,不抵傷時一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