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四十四首 其三十二
同舟共賞洞庭春,
終日徘徊柳岸陰。
卻得漁人加櫓棹,
等閑抹過碧波心。
同舟共賞洞庭春,
終日徘徊柳岸陰。
卻得漁人加櫓棹,
等閑抹過碧波心。
與友人同乘一舟共賞洞庭湖的春光,整日在柳樹成蔭的湖岸旁徘徊流連。恰好遇到漁人搖動船槳,輕易地劃過了碧波蕩漾的湖心。
洞庭春:洞庭湖的春日風光。
柳岸陰:柳樹成蔭的湖岸。
櫓棹(lǔ zhào):船槳,櫓和棹均為劃船工具。
等閑:輕易、隨便。
碧波心:洞庭湖中心碧綠的湖水。
《頌古四十四首》為宋代禪僧釋法泰所作,屬禪宗頌古詩,多通過日常場景闡發禪理。此首或創作于其游歷洞庭湖時,以乘船賞春的生活片段為引,暗含對‘借助助緣、順勢而行’的禪意感悟。
全詩以洞庭湖春景為背景,通過同游、徘徊、漁人助行的連貫敘事,展現自然之美與生活閑適,語言清新意境恬淡,兼具畫面感與禪理意蘊,體現了禪詩‘即事見理’的特色。
泠泠渭曲風,漠漠湘皋雨。春雷昨夜鳴,龍孫忽昂起。
彈壓殊非翼翼商,藉公惠養破天荒。從今若說京都政,不數前張數后張。
碧海無風鏡面平,潮來忽作雪山傾。金橋化出三千丈,閑把松枝引鶴行。海上乘云滿袖風,醉捫星斗躡虛空。要知壯觀非塵世,半夜鯨波浴日紅。一劍能清萬里塵,讒波深處偶全身。那知九轉丹成后,卻插金貂侍帝宸。春殘枕籍落花眠,正是周家定鼎年。睡起不知秦漢事,一尊閑醉華陽川。
牙齒唇皮包不過,吾家密事俗人知。首座出院未為過,長老罰油方合宜。
節概生平百煉金,冰清不許一塵侵。□□憲府諧清論,獻納君門露赤心。草綠都門春色早,雪消淮甸暮流深。相逢把手又相別,莫惜平安兩字音。
玉瑳蓮子作尖丸,龍腦熏香簇滿冠。好是瑩無紅一點,苦教紅卻不堪看。
三弦本是邊城樂,誰與流傳到南越。清歌妙手坐繩床,午夜高樓對明月。初聞環佩鳴,仙子空中行。綵云吹未散,羅襪香塵生。忽如猛將馳甲兵,萬騎鐵馬相縱橫。搴旗直出玉關道,瞋目咤叱龍沙亭。悲來轉作戍婦愁,關山月照塞草秋。雁度瀟湘惜孤影,猿啼三峽澄江流。劃然一聲震高木,子規啼裂山頭竹。銀河倒翻柝木津,天孫似向樓邊哭。山中秋氣如水涼,非此何由慰幽獨。君能洗我冰炭腸,邀君且就樓中宿。弦停月落簾半垂,童子燒茶茶正熟。
翠螺展。曾照暮雨篝鐙,寒機宵半。誰知韻授慈幃,經傳鼻祖,隙駒飛電。盛壇坫。老輩凋零,空憶鵝笙鳳琯。愁看燕子歸來,桃花落盡,懊人春晚。幾度聲尋譜按。柳眠梅綻,東風乍碾。猶記卯酒頻斟,煙冥人散。奇情綺語,好夢和云卷。更休問月明杜曲,霜鋪伊闕,流水華清苑。布帆南去,亂雅啼徹,路阻珠江岸。取次卅年,秋心凄惋。都教吹入,龍吟羌管。
未許為霖雨,空教一世閑。無心低近水,有影不離山。偶爾隨風去,悠然伴鶴還。夜來何處適,明月宿松間。
大魚跳波如擲塊,溪日溶溶照金背。小魚呴沫沿岸行,潛向沙邊翻荇蒂。家僮舉網欣得鮮,持向庖丁割為鲙。磁罌始見紅尾搖,霜刃旋看錦鱗碎。我雖愛此不忍食,悔不先教放溪瀨。自愛含生天地間,寧知失意波濤外。嗟哉小物尚有然,人間得喪誰能會。君不見鯤與鯨,釣者持綸空爾思,倏忽乘云下滄海。
相別久,空與夢兒新。已恨花房雙燕燕,還憎竹簟一人人。有淚濕紅巾。
少列吾姑子,懷能負俊良。歌詩追李杜,筆札出鐘王。道指三千遠,年踰六十亡。嗟哉長已矣,冠劍失威光。
都嶠山前望北流,丹砂勾漏若為求。陸川更在浮云外,落日旌旗生遠愁。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近樹禽垂翅,依原獸絕蹤。微遭斷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千疊綃紅抱蕊乾,一番金雨映趺攢。比來醉筆賡新曲,簡上飛霜不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