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皇帝挽詞五首 其五
群才何輻輳,
圣度似天寬。
清蹕留儒館,
黃金散將壇。
風云一語合,
日月萬人看。
攀附今無路,
哀摧壯士肝。
群才何輻輳,
圣度似天寬。
清蹕留儒館,
黃金散將壇。
風云一語合,
日月萬人看。
攀附今無路,
哀摧壯士肝。
眾多賢才為何如此聚集?陛下的度量如同天空般寬廣。帝王車駕曾停駐儒館(重視文教),以黃金賞賜將壇(激勵武備)。君臣契合如風云際會,圣明似日月被萬民仰望。如今再無追隨圣主之路,哀痛摧折了壯士的肝腸。
輻輳(fú còu):車輻集中于車轂,比喻人或物聚集。
圣度:皇帝的度量、胸懷。
清蹕(qīng bì):帝王出行時清道戒嚴,此代指帝王車駕。
儒館:儒學機構,如太學、翰林院等,代指文教之地。
黃金散將壇:用黃金賞賜將領,典出漢高祖以黃金拜韓信為將,喻重武勵軍。
風云一語合:指君臣心意相通,契合如風云際會。
日月:比喻皇帝圣明,如日月普照。
攀附:追隨、依附,此處指臣子侍奉皇帝。
宋孝宗趙昚(1127-1194)是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重視文教、啟用主戰派(如張浚),雖隆興北伐失利,但積極改革,史稱“乾淳之治”。此詩為孝宗去世后,朝臣或文人所作挽詞,旨在追憶其治世功績并抒發哀悼之情。
全詩前半鋪陳孝宗廣納賢才、寬仁重文、勵武強軍的治世之盛,后以“攀附無路”“哀摧肝腸”收束,既頌其賢明,又抒深切哀思,是典型的追思帝王挽詩,突出孝宗在南宋歷史上的積極形象。
僧家無事最幽閑,近對青松遠對山。詩句不曾題落葉,恐隨流水到人間。
世人魄奪宗生奇,武昌自誇節制師。解道孫吳祗水上,不愁難插漢旌旗。
從來造物閒相弄,自在翻騰夢里身。人事不知天意思,欲回天地一時春。
山借花名花滿山,就中無我亦蕭然。如今山靜花飛盡,猶有詩人拄杖看。
燕子磯頭山色幽,燕子磯前江水流。磯上老僧無一事,年年此地看行舟。
一線陽隨夜氣生,瞻天隨例拜江城。不知此際文華殿,誰導青宮鶴駕行。
釣舟浮淺瀨,岡舍晚重林。云放千峰出,花藏一徑深。
馬風乾。有微言。一別風仙恰二年。思心似倒縣。去無緣。闕盤纏。乞化長安自肯錢。成人在眾賢。
四十馀年已續貂,相看華發老漁樵。弟兄弓掛雖逾月,次第筵開祇數朝。斗向秋中杓正轉,月當朏后景偏矯。玉釭酒養千年柏,焉問步兵酒更饒。
鳴春如有意,誰與畫眉長?若訴梨園事,開元夢一場。
唱得琵琶萬縷情,曾教短李服歌行。白郎不謫潯陽畔,爭有閒心賦綺聲。江上路,岸邊亭。曲中哀怨更誰聽。千年尚覺馀音在,總向人間訴不平。
懇款憂危國,從容友大臣。竟孤嬰臼志,遂作綺園身。名節非無壽,乾坤更有人。堂堂天下士,何必畫麒麟。
一個吟身十畝間,抄書看畫自消閒。百年塵事如雙陸,三月風光又牡丹。不用草玄期后世,且須浮白醉南山。張翰久謝冠纓縛,買得扁舟任往還。
春江水滑流寒玉,碧樹籠煙暗江曲。小舟撐出柳陰來,蕩破粼粼鏡光綠。漁翁喜得魚盈筐,議向前村換醽醁。陶然共醉艷陽天,杏花風暖推篷宿。
江凈秋清雁影空,參差落木飐西風。秀文幾樹堂前桂,得得吹香入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