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十首 其九
西風冷衾簟,展轉布華茵。
來者承玉體,去者流芳塵。
適意丑為好,及時疏亦親。
衰周仲尼出,無乃為妖人。
西風冷衾簟,展轉布華茵。
來者承玉體,去者流芳塵。
適意丑為好,及時疏亦親。
衰周仲尼出,無乃為妖人。
西風掠過,讓被子和竹席透出寒意,輾轉反側間鋪設起華麗的墊子。到來的人承接尊貴的身軀,離去的人只留下芬芳的塵土。合乎心意時,丑陋也能變為美好;時機合適時,疏遠也會變得親近。衰微的周朝孔子出現,莫非他竟是妖人?
衾簟(qīn diàn):被子和竹席。
華茵:華麗的墊子。
玉體:對他人身體的敬稱,此處指尊貴的身軀。
適意:合乎心意。
及時:時機恰當。
衰周:指周王朝衰落時期。
仲尼:孔子的字。
無乃:莫非,表示委婉推測。
此詩為白居易《解秋十首》組詩之一,創作于秋季。白居易一生歷經宦海浮沉,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洞察。秋日的蕭瑟景象觸發其對生活、社會的思考,組詩通過‘解秋’之名,實則是借秋景抒懷,探討人生、歷史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全詩以秋夜寒意起興,由生活細節延伸至對人際冷暖、世俗標準的批判,末句以孔子為例,質疑世俗對‘妖人’的定義,體現詩人對傳統價值的反思。語言平實卻意蘊深遠,展現了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特點。
城坳水轉見山窮,一壑平分置此翁。粉堞丹崖排闥上,朱闌綠浪到門中。言公巷北春泉黑,老子祠西夕氣紅。認取主人巢屋去,不知城市與新豐。
斯晨斯夕,向谷舒情。何石堪語,有松自鳴。玄霜獨抱,景風是迎。山泉競落,海潮罷行。我聞其遠,潛真遺榮。悠悠人世,孰求此聲。
真為濠濮想,恰恰好天時。遠水淼能活,晴云宕有思。出籬群野女,映櫟古叢祠。村社喧成醉,漁歌日已暆。催歸迎小鳥,穩夢足南枝。莫問搴蘭興,初心未可期。
花開好鳥曉關關,驚覺幽窗小夢殘。宿酒未醒慵起早,透簾紅日上三竿。
浪跡遍齊州,曾從劍俠游。尚嫌秦政臭,肯要郅支頭。客禮朝三殿,兒嬉弄五侯。吾猶看不破,何況道家流。世無仙則已,有必屬斯人。丹熟將分友,云游每念親。小窗時讀易,靜室夜修真。符篆皆馀事,題詩亦出塵。
亂離揀得一枝棲,得道爭知卻是迷。曹操若逢諸葛亮,暮年當作漢征西。河濟太山猶是漢,匆匆把作賊關中。久知天下無劉氏,不料人間有孔融。誰作留侯帷幄中,殺賢可獨罪曹公。拂衣慷慨無文舉,添得楊彪伴孔融。河岱諸人無一賢,鄄城戰格與云連。云長翼德如文若,玄德翱翔早十年。
胡蔓黃河限,秦亡紫塞存。磧沙浮落日,寒霧宿疏墩。哨馬三邊動,燒荒千里昏。將軍拜金印,白骨不曾論。
聯蜀共存抒遠見,凜然無畏斥降臣。火攻赤壁三分定,不愧江東第一人。
遠與家山別,來依佛殿居。寄齋頻施米,作供剩藏蔬。禪處容分榻,經馀許看書。暫隨僧結夏,出市也應疏。
交契觀夷險,高卑象梓橋。世途逄蹭蹬,心境失逍遙。道詘身焉用,居安氣不驕。燎原風正急,誰為辨蘭蕭。蚤歲游東魯,從師學步趨。齏鹽三尺命,行李一囊書。往事隨黃鵠,空場縶白駒。宦情都凈盡,欹枕憶耕鋤。
十年聞笛恨,此夕更沾襟。別淚三聲下,孤愁一夜深。
宦情觸處不成歡,未得浮生半日閑。薦鶚有書慚北海,澤民無術愧東山。琴書習氣終難忘,巖麓荒園怎得還。卜隱龍岡成老伴,肯教詩思筆頭慳。
菩薩巖前凈滿月,神女峰上光明云。吾人肺腑中流出,詩句丹青無半分。
脫卻儒冠換吏巾,十年辛苦向誰陳。暫從新例司刀筆,莫怨前程訴鬼神。遇客謾言成朽木,讀書還待作祥麟。王嬙本是傾城色,愛惜黃金自誤身。
人中儀表黃東阿,華詞藻辯如懸河。秋波千頃撓不濁,但覺四坐春風和。早年通籍絲綸閣,詔選儒臣拯民瘼。百里柯亭棲鳳鸞,一麾古鄆翔雕鶚。交陳百務情非愆,偶蹶霜蹄眾所憐。歸來倅領文翁鐸,回首傷心叔夜弦。朝夜開卷披光彩,一似驪珠照滄海。弟子誰為宋玉招,故人獨有山公在。愁來翹首悵東津,海水潺潺海上昏。惟有白云山萬疊,百年從此憶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