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二十馀年訪道,經游萬水千山。
明師未遇肯安閑。幾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說破,虛無妙用循環。
工夫只在片時間。遍體神光燦爛。
二十馀年訪道,經游萬水千山。
明師未遇肯安閑。幾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說破,虛無妙用循環。
工夫只在片時間。遍體神光燦爛。
二十多年來四處訪道,游遍萬水千山。沒遇到明師怎肯安閑,好幾次都拈起一瓣香虔誠祈愿。有幸遇到高人說破,知曉了虛無之中妙用循環的道理。修行工夫只需片刻,便能讓全身都閃耀著神奇的光芒。
二十馀年:二十多年。馀,同“余”。
明師:高明的師父。
肯:怎肯。
拈香:拈起香,通常表示虔誠。
至人: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這里指高人。
虛無妙用循環:道家理念,指在看似虛無的狀態中存在著奇妙的循環變化。
工夫:指修行的功夫。
神光燦爛:形容修行后身體散發出神奇的光彩。
此詞創作背景應與道家修行文化相關。在古代,很多人熱衷于訪道修仙,詞人二十多年訪道,反映當時道家修行風氣。詞人可能身處道教氛圍濃厚環境,自身對道家修行有強烈追求,歷經多年尋覓,終于遇到能點化自己的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講述詞人訪道修行的經歷和感悟。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道家修行文化,在文學上展現了道家題材詩詞的特色,為研究道家文化和詩詞創作提供了素材。
梢如鹿角月如眉,月到梢頭分外宜。梅得月來無限好,月和梅看越清奇。
一榻高懸入翠微,故人情重不相違。煙霞爛熳新樵徑,水石荒涼舊釣磯。靈草飄香林有主,金爐分焰座生輝。神仙自在人間世,曾約秋清款素扉。
元朝喜見雪,一室嘩少長。新年方下車,故歲已長往。和詩如奕棋,時時作頭撞。知誰徑尋我,東墻屐齒響。正當穩靠蒲,移幾就紙帳。宿硯已生冰,呵筆藉和暖。一片忽飛來,墮我詩卷上。為置石鼎烹,茗飲聊同賞。
滄海渺無際,星斗遠垂天。舉杯屬影狂顧,明月自年年。遷客何心南去,差喜塵清玉宇,與我共高寒。俯仰發深趣,金碧晃波間。片云掃,孤光凈,對閒眠。銀蟾有意相伴,今夕十分圓。休嘆浮萍離合,試問金甌完缺,二者孰當全。擊楫一悲嘯,風露媚娟娟。
獨客深杯始為君,夏堂風砌夜論文。山圍官舍云時入,水滿江樓袂忍分。舊賞雨花愁樹樹,并飛沙鳥故群群。共來閩海頻傷別,細作音書寄鯉聞。
兩袖秋風酒一中,浩歌無復問窮通。極知白發形如木,謾憶青年氣搏叢。隨意文章逃俗謗,可人談笑有君同。平生最是鐘情處,明月娟娟水館東。
暗擲龍文,尋盟鸞鏡。龜兒不似青蚨準。花房羞化彩娥飛,銀橋密遞仙娥信。錦屋瓊樓,薄情飄性。碧云望斷紅輪暝。珠簾立盡海棠陰,待溫遙夜鴛衾冷。
別子雖未久,念子意何深。攬衣立階除,涼風吹素襟。殘鐘度微月,天籟雜悲吟。盈盈一水隔,悠悠千里心。空山白云滿,六溪何處尋。
伊人宛在夢中央,輕拽荷裙澹澹香。清影有時憐月瘦,私心無計衍更長。臨歧柳絮風前亂,帶露雞鳴窗外涼。一握可能天地遠,為誰裁剪木桃章。
柔枝曾記插軍持,佛日光明每借暉。縱使粉妝春態度,何如珠壓舊腰圍。粘條縷縷俱成帶,溜汁涓涓可染衣。一夜東風渾不見,看燈人勻月中歸。
黃閣絲綸貴,東山水石情。留侯終謝病,疏傳早辭榮。江寺移舟近,城居種竹清。揮金會鄰曲,舉酒話升平。
多病逢春筆懶拈,草堂高枕病垂簾。故人恰送魚酒至,野老不愁年歲添。冉冉雪云虛照水,暉暉晴日乍經檐。銜杯自笑還成醉,吏隱誰能得兩兼。
偶誦壁間詩,歲月如過鳥。故人幾離合,使我心杳杳。今年病稍寬,逸思凌八表。澄江翠成帶,遠岫青未了。平生行樂地,孰謂知音少。落日漁樵人,長歌出林杪。
楚腰蠐領團香玉,鬢疊深深綠。月蛾星眼笑微頻,柳夭桃艷不勝春,晚妝勻。水紋簟映青紗帳,霧罩秋波上。一枝嬌臥醉芙蓉,良宵不得與君同,恨忡忡。
鐘山閣上看朝曦,玉作遙山碧四圍。云氣茫茫疑是水,人間無此米元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