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樓倚虛空。覺人世、不知何處。人縹緲、半檐星斗,一窗風露。
潮退沙平鳧雁靜,夜深月黑魚龍怒。把清樽、獨自笑馀生,成何事。
塵埃外,談高趣。煙波上,題詩句。這美景良宵,且休虛度。
夢覺宦情甜似蠟,老來況味酸如醋。念兒曹、南北幾時歸,情朝暮。
樓倚虛空。覺人世、不知何處。人縹緲、半檐星斗,一窗風露。
潮退沙平鳧雁靜,夜深月黑魚龍怒。把清樽、獨自笑馀生,成何事。
塵埃外,談高趣。煙波上,題詩句。這美景良宵,且休虛度。
夢覺宦情甜似蠟,老來況味酸如醋。念兒曹、南北幾時歸,情朝暮。
樓閣高聳仿佛倚靠在虛空中,讓人感覺不知身處人世間何處。人在樓上似覺縹緲,半檐外是閃爍星斗,一窗間有清冷風露。潮水退去沙灘平整,鳧雁安靜棲息;夜深月黑,魚龍仿佛在發怒。我手持清酒,獨自嘲笑自己的余生,到底做成了什么事呢。在塵埃之外,暢談高雅的情趣;在煙波之上,題寫美妙的詩句。如此良辰美景,可不要虛度。夢醒后覺得官場情味甜如蠟,年老后生活況味卻酸如醋。掛念著孩子們南北分離,不知何時歸來,這情思從早到晚都縈繞心頭。
虛空:天空,這里形容樓閣高聳。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鳧雁:野鴨和大雁。
魚龍怒:形容夜深潮涌,魚龍好像在發怒。
清樽:清酒。
宦情:做官的志趣、情懷。
兒曹:孩子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可以推測,詞人可能已步入老年,經歷了官場的起伏。在一個夜晚,他登上高樓,面對眼前的自然景象,感慨自己的一生,同時思念著分散在各地的子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官場的復雜情況,詞人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后,有了這樣的情感抒發。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官場的復雜態度和對子女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通過對比等手法增強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宋代詞人對人生百態的細膩描繪和情感抒發。
不為形役心方縱,乘化悠悠豈須控。
歸去來兮歸自公,北窗高臥南來風。
吹我飄飄骨毛聳,恐是洪濤浸清夢。
八月仙槎偶相送,寥廓孤飛與誰共。
天機不逐纖塵動,折腰五斗非君俸。
靜掛山圖探遙趣,閑眄庭柯薦幽哢。
君置弦徽貽我聲,我遺耳目知君情。
相知之流樂如是,五柳鳴蜩謾如沸。
已仕因循已過三,買田歸去不須參。
高明漸擬凌清漢,皎潔方知在碧潭。
試酌甘泉來覺晚,已躋絕頂尚猶貪。
便應從此都無事,祇有君恩未報慚。
桃溪出世境,竹林居士鄉。
中虛秘天韻,外直凌秋霜。
靜久世味淡,翠深人意涼。
觸目多俗物,見君何日忘。
皇帝孝仁,羹墻神考。
遹追先猷,三代之道。
炳然規模,百世之寶。
敢弗祇從,率意改造。
昨夜風高蟬半咽,起來知是白露節。
玉面少年窄袖衫,袖里新詩似冰雪。
幾日炎炎如甑中,今朝忽覺超樊籠。
不惟氣候已八月,更得冰雪開心胸。
謝公山人詩筆奇,問君何緣得此詩。
報我我欲步云去,山人許我因留題。
君作斯亭幾許高,擬推皓魄翻銀濤。
誰謂姮娥落君手,坐遣山人詩思勞。
君不見梅老句出天地窄,曾謂山人真太白。
采石月下憶相逢,笑披錦袍弄明月。
十年明月歸謫仙,姮娥豈得在君邊。
何妨邀取山人去,卒歲扶攜醉笑間。
珠珮珊珊路絕塵,鳳凰山上夕朝真。
甘棠美政行南國,列宿寒光拱北辰。
篆冷金盤云屋曉,書飛玉闕洞天春。
一聲遼鶴歸傳報,壽益君王福在民。
十年光景一回頭,聞住鵝湖且六周。
堂上雷鳴通妙用,鼎中龍伏得真修。
報恩香篆云山曉,傳法心涵水月秋。
莫笑紫玄翁未去,已懷煙浪作扁舟。
感義區區謀國士,竟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來去忙,左提右挈歸之理。
見姓書名安且榮,寧問賢愚落青史。
隠居到此當忘言,對月且倒無憂罇。
溫公天下士,百計興艱危。
大廈勢已傾,意欲一木支。
功名等山岳,德澤均雨露。
奈何談笑間,而取鬼神怒。
鬼神豈不鑒,忠義當扶持。
一見亦何傷,冥路俄與期。
似非理所安,端恐數應盡。
邂逅不可逃,紛紛遂為信。
孔子昔有言,既敬亦須遠。
三復而三思,臨風更三嘆。
具美杯殘意未休,相將重上望湖樓。
樓臺忽已居平地,風月何曾識舊游。
更挈酒樽過水月,坐增詩興滿滄洲。
春風共約新橋畔,遙拜雙龍萬斛舟。
不返故鄉義,何妨陸子居。
昔游既有約,是豈人所圖。
我嘗邀此卜,蹭蹬不自如。
憑將一掬淚,聊寄夜臺書。
十年譏笑為誰妨,灑落思君酒甕旁。
曉殿雖爭多士捷,夜窗還對短檠光。
靜憐春草開三徑,冷怪朝齏引五漿。
且喜相逢頭尚黑,江湖休更起懷鄉。
我本耕釣夫,素嗜山水樂。
補吏來旴江,潛解組綬縛。
獨上凌云行,青梯入寥廓。
萬象富觀覽,四面峻巖壑。
天風襲衣襟,斷霞半空落。
仙家雞犬鳴,驚起巢松鶴。
勝游最后時,萍梗念漂泊。
回首顧人間,佳景滿城郭。
大道果安在,無流亦無止。
有流落色界,無流在空體。
用向體中存,見否瞪而視。
空色兩相忘,有無還自爾。
月明孕澄寂,山寒臥清泚。
一葉天際來,歌聲聳吾耳。
維舟上重??,景物近斜暉。
流水連珠落,殘花碎錦飛。
白云隨步武,香鳥傍軒扉。
拂井松傾蓋,緣崖蘚上衣。
池光清可鑒,竹色翠成圍。
更接高僧話,林梢帶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