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六十二
月已破五,年又過半。
拄杖拈來,如何判斷。
百年三萬六千日,也是秦時轢鉆。
月已破五,年又過半。
拄杖拈來,如何判斷。
百年三萬六千日,也是秦時轢鉆。
月亮已過初五,一年又將過半。拿起拄杖,該如何評判。百年三萬六千日,也不過像秦時的轢鉆一樣循環延續。
破五:指農歷每月初五之后,此處泛指月份已過初五。
拄杖:僧人常用的手杖,禪宗中常作為機鋒開示的道具。
百年三萬六千日:概指人生百年(一年約360天,百年約36000日),極言時間之漫長。
秦時轢(lì)鉆:轢鉆,古代鉆木取火或鉆孔的工具;此處借指時間如鉆具運轉般循環不止。
此詩為宋代禪僧所作偈頌之一,屬禪宗語錄體詩歌。宋代禪宗發展鼎盛,偈頌常用于禪師開示、機鋒對話,旨在通過日常意象傳達禪理。詩中借時間流逝、拄杖等意象,引導修行者破除對時間、物相的執著。
詩以時間流逝(月破五、年過半)與禪門道具(拄杖)為意象,探討時間與存在的本質。末句以‘秦時轢鉆’隱喻時間循環,暗示萬法如過眼云煙,引導超越執著、直契禪機。語言簡潔直白,契合禪宗‘不立文字’的機鋒特色。
一更山吐月,金篆繚輕瀾。清光滿四海,獨向沙陽看。桂魄緣空迥,云峰醮影寒。姮娥謾愁思,相對漏聲殘。
何處漁汀晚棹回,笛聲似為水云哀。相逢莫怪頻垂淚,曾向梁園聽曲來。
故廬湖水曲,門對法華山。百里空荒外,三峰晻靄間。倦游煩汲引,闊步強躋攀。老怯高寒境,非緣興盡還。小憩虛齋夕,何人笑語同。青云一才子,白發兩衰翁。節物逢春好,名區有路通。未能窮勝踐,健走愧兒童。
故人別我音塵闕,兩見寒梅破香雪。悵望清飛官閣云,相思夢斷羅浮月。去年花落客辭家,今歲花開天一涯。水遠山長愁不極,思君千里寄梅花。踟躕欲折傷離思,折梅舊是看花處。身似山中瘦影留,魂隨馬上寒香去。折梅莫折盛開時,寄君遙寄未開枝。到時正及花開日,遠道悠悠春信遲。
樹枝畫月千條弦,十五不圓十六圓。掛向酒樓檐外邊,南市好燈值底錢。大中橋上游人坐,不飲空教今夜過。紅脂在口香在樓,那能一個到壚頭。青衫白馬無聊甚,望斷黃金小鈿鞦。
病骨那禁暑,衰年更作愁。有風依舊熱,初伏幾時秋。瓜果誰新餉,饞涎小忍休。金盆井花水,且看玉雙浮。
南遷公約我,北望我懷公。陽羨春芽秀,荊溪早稻紅。乘槎伍胥口,采藥洞庭東。何日酬吾志,江濤日夜風。
越絕千峰有別峰,老禪宴坐梵王宮。愿中結習三生熟,機外忘言萬法空。錫影夜飛天姥月,鐘聲曉度禹陵風。孔淳自許游方者,須覓巖居竺法崇。
奔走紅塵積有年,深思雪澗竹竿千。誰能世上全三樂,好向林間伴七賢。筆下風生詩似錦,甕頭春漲酒如泉。詩成酒罷寂無事,凈幾明窗誦太玄。
許公苫塊時,誠心動日知。天子一忠臣,良繇孝子為。我觀民與物,豈不自親推。已識裁成意,應教羅織衰。及夫獻替日,亦惟寬厚貽。箕裘洵國器,蘇宋乃塤篪。文章雖小技,巨手必孤持。燕許如堪并,吳兢那可移。
冬日寒,柯山不改舊時顏。雪擁山頭白,煙籠海上灘。書吾為汝挑盡燈殘,吾為汝減盡三餐。何時了吾債,卻使我、心事偷閒。
蒿里誰家地,松門何代丘。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返照寒無影,窮泉凍不流。居然同物化,何處欲藏舟。
春風一路百花開,踏遍空山特地來。莫道漚麻池水淺,千尋飛瀑吼春雷。
靡孑成真譜,詩言豈盡誣。全家委夜壑,深巷慘啼烏。版籍空名在,田園多半蕪。紛然漕使出,猶議急追逋。
湘弦泗磬有遺聲,肯作秋蛩唧唧鳴。同社共推一日長,古人尤重十年兄。放開只眼饒初祖,蟠屈長身接后生。不是學人無贊嘆,學人見得未分明。前輩凋零雅道衰,陳巖一叟尚龐眉。昂藏且伴戴花老,么么安知撼樹兒。警句可編半山集,高風宜配客星祠。有詩一卷留天地,絕勝征南立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