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簿三首 其一
曾公來幾年,相見時亦稀。
今歸云何許,問民民不知。
持以問庠序,庠序交贊之。
謂公待士禮,謂公愛民慈。
明明秉素質,可以民不欺。
曾公來幾年,相見時亦稀。
今歸云何許,問民民不知。
持以問庠序,庠序交贊之。
謂公待士禮,謂公愛民慈。
明明秉素質,可以民不欺。
曾公來到這里已有幾年,平時相見的次數也不多。如今他要歸去,問起百姓卻不知他的去向。轉而詢問學校中的士人,他們都交口稱贊。說曾公對待士人以禮,說曾公愛護百姓仁慈。他光明磊落秉持本真,因此不會欺騙百姓。
曾簿:曾姓主簿,主簿為古代地方官署屬官,掌文書、印鑒等事務。
庠序:古代地方學校,此處指學校中的士人。
明明:光明磊落的樣子。
素質:本真的品質,質樸的本性。
民不欺:指為官誠信,不欺騙百姓。
此詩或作于曾主簿任滿離職時。詩人與曾公日常交往不密('相見時亦稀'),但通過百姓與士人對其為政的評價,側面反映曾公任內清廉為民、禮賢重教的政績,體現宋代地方官員調任時的送別背景。
詩通過百姓與庠序對曾公的不同反應,側面烘托其禮士愛民、清廉正直的品質。以平實語言直述其事,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贊揚地方良吏的送別詩。
須彌頂上聲猶在,林浦山中簴久虛。任是雪峰千五百,呼來喝散總由渠。
金闕真黃入靚妝,仙葩何事到鳣堂。只緣風雨要人甚,窖取旃林百斛香。道眼如如了色空,維摩方病散花中。杜陵有酒勤相覓,留俟清齋出梵宮。
風花水月滿江湄,到處閒將拄杖隨。何處老翁攜小艇,也隨風漢醉蛾眉。流行大塊天如此,落魄古今吾似誰。何日更同長笛去,曲欄橫倚大江吹。
東風消雪滿征途,惜別臨岐酒一壺。帆掛大河山月曉,夢回芳草客星孤。清時豈厄劉中尉,圣世偏容屈左徒。早晚徵書應入洛,桃花時節起家無。
新竹徑,舊年居。打頭茅屋俯窺書。古鬲生煙蟠籀篆。燒燭短。文練光垂溪月轉。
夢里江陽荔子單,覺來枕上五更寒。含情懶對癡人說,強向杯中覓舊歡。
情至觀無始,愁來寶奈何。蠹行粘敗粉,燕起觸檐羅。往事惟長嘯,新知一放歌。鹓雛雖餓死,不與雀爭多。
獨往知心在,晨風憶纜開。江濤寬屢涉,山鬼訊重來。甲子悲麟去,林廬有雁回。贈言吾豈敢,遺藥可無猜。
余昔隱屏西,乘閑臥幽棲。巖花雪端發,野鳥林際啼。仙掌神所刓,石崖天與齊。月華結清夢,啁哳聞金雞。
舊札看殘燭,遺文慘晚煙。能將師友淚,灑向弟兄前。未遂臨關志,空為隔世憐。同人多殞落,吟罷自潸然。
赪霞日夕天。黃花兩岸邊。碧波歸棹遠,村頭起暮煙。打漁還。小兒女迎到船。
昨由鵝鼻挽征衣,夜過金焦燕子磯。今早石頭城上望,半千里路疾如飛。
哈巴河美童心溢,赤足臨流初沒膝。指間五彩灑珍珠,水底晶瑩尋白石。忽驚影疾鷹翻翮,恨少片帆堪擊楫。綺霞漸染半江紅,搖漾長河銜落日。
七月貴陽道,畇畇我稼宜。脈潛華始秀,氣早穗先垂。滅裂行堪戒,污邪舊有辭。理人如種樹,何處訪農師。
忽忽春云暮,寥寥人事過。青尊喜相見,白發竟如何。詩以忙中廢,愁從懶處多。未能賦歸去,種秫亦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