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三首 其二十二
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
五百年間生,指出這條路。
這條路,十圣三賢皆罔措。
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
五百年間生,指出這條路。
這條路,十圣三賢皆罔措。
每一著都更高一籌,每一步都更寬更遠。五百年間出現的修行者,指引出這條修行之路。這條道路啊,連十圣三賢都感到不知所措。
著(zhuó):同“著”,本指下棋落子,此處指修行的方法或境界。
罔措:不知所措,無法應對。
十圣三賢:佛教術語,“十圣”通常指十地菩薩,“三賢”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修行者,代指修行境界極高的圣者。
此詩為宋代禪僧釋印肅《頌古三十三首》之一。頌古是禪宗闡釋經典或公案的韻文體裁,旨在以通俗語言揭示禪理。此作或針對某一禪門公案而發,強調真正的禪道超越常規認知,需超越圣賢的固定思維方能體悟。
全詩以“路”喻禪道,通過“一著高一著”的遞進與“十圣三賢皆罔措”的反差,凸顯禪道的高妙與不可言說,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思想的典型體現。
沈郎腰為耽吟瘦。況當惜別殷勤后。珍重勸加餐。關山行路難。
筍將程十里。熨帖心如許。霜滑馬蹄遲。隨郎郎不知。
急雨初收暑氣清,寺門新漲碧痕生。
半規素月潭心落,中夜潛龍夢里驚。
細藻縱橫迷樹影,微風披拂起波聲。
老僧已入維摩定,一任禪鐙暗復明。
四象寫老少,
兩儀書偶奇。
四從兩上判,
惟一邵翁知。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祇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東風作絮糝春衣,太息蕭條景物非。扶荔宮中花事盡,靈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往日風流問枚叔,梁園回首素心違。
桃根桃葉鎮相憐,眺盡平蕪欲化煙。秋色向人猶旖旎,春閨曾與致纏綿。新愁帝子悲今日,舊事公孫憶往年。記否青門珠絡鼓,松枝相映夕陽邊。
爾缺似難圓,爾晦依然明。形相半虧精彩在,普照萬物皆容成。
記憶當年如滿月,誤斗堅剛成破缺。由來鑒別本無私,節解支分光不滅。
閨媛宮娥不爾留,幾回拋擲墜青樓。愿藏寶匣重磨洗,長與衰翁照白頭。
草草真成一段奇,
比鄰非不借馀輝。
板輿何敢侵風露,
略望檐間且勸歸。
聞歌一夜動幽懷,直踏飛云萬丈崖。翠靄浮云白日暝,虹橋有路青天來。三月二月春之半,千山萬山花正開。笑問仙源杳何許,云濤浩浩不堪裁。
飛云渺渺來空洞,洞口桃花虛映紅。瑤笛長吹千里月,霓裳輕飏五銖風。玉堂回首即天府,黃石歸來是赤松。靜嘯空山人不見,石樓煙裊麻姑峰。
老鶴閱世山之隈,花開花落愁相催。舉頭世事都春夢,嘆息人間幾劫灰。隨世功名悲弄影,流形天地小浮杯。要知此外無窮在,莫道曾登絕頂來。
側承雙筒聲,自作天籟鳴。
聳耳愿一聽,使我泠然清。
誰云吳儂音,能變中正情。
戀闕思家兩系情,君王恩重屢留行。
欲知去國遲遲意,三日秪趨一日程。
形如槁木榮枯泯,心似虛舟去住忘。
底事別情猶不奈,只因懷德慕賢王。
幾度青陵夢故人,
諦觀遺照倍酸辛。
盈庭蘭玉皆英雋,
閒酌玻璃話夙因。
重陽無雨漫成游,卅里晴郊晚稼收。
幾見平泉馀草木,不堪金谷溯風流。
龍蛇古寺殘僧退,冷淡黃花粉蝶愁。
鴉背斜陽下山去,有人落帽雪盈頭。
慘怛張衡志,芳華宋玉詞。
《四愁》初有作,三賦故應悲。
疾病兼群盜,艱難又一時。
試憑滄海恨,還為問王尼。
淡水三年歡意,危弦幾夜離情。曉霜紅葉舞歸程。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少陵詩思舊才名。云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月到平湖金作波,
一城惟此占秋多。
水晶宮里清無比,
何用重登漢馺娑。
宵來點點雨聲清,朝吐丹葩映日晴。
笑靨半開應解語,芳心未展尚含情。
亂翻翡翠遮天綠,碎碾珊瑚照夜明。
合寫簪花淳化帖,窗前宜得萬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