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蓮拍近 賞荷
《馬蹄》《秋水》漫讀。傍舍叢陰綠。
雨過看逾凈,池軒敞波紋縠。兩兩飛鷺浴。
藕花矗,翠蓋圓如幅。倚紅玉。
香風十里,為誰吹盡炎燠。
嬌娃蕩槳,摘得荷房盈掬。
薄暮采蓮歌一曲。聲續。此時天水新沐。
《馬蹄》《秋水》漫讀。傍舍叢陰綠。
雨過看逾凈,池軒敞波紋縠。兩兩飛鷺浴。
藕花矗,翠蓋圓如幅。倚紅玉。
香風十里,為誰吹盡炎燠。
嬌娃蕩槳,摘得荷房盈掬。
薄暮采蓮歌一曲。聲續。此時天水新沐。
隨意翻閱《莊子》中的《馬蹄》《秋水》篇。房屋旁綠樹成蔭,一片蔥蘢。雨過之后,景色愈發潔凈,池邊的軒窗敞開,水面泛起如皺紗般的波紋。成對的白鷺在水中嬉戲沐浴。荷花挺拔而立,翠綠的荷葉圓如展開的畫幅,那紅蓮宛如美人倚著紅玉。十里荷香,不知為誰吹盡了夏日的炎熱。少女們劃著船槳,采得滿捧的蓮蓬。傍晚時分,采蓮的歌聲響起,余音裊裊。此時的天空與湖水,仿佛剛被清洗過一般清新。
《馬蹄》《秋水》:《莊子》中的篇名,此處代指閑適閱讀的經典著作。
漫讀:隨意閱讀,指輕松的閱讀狀態。
縠(hú):有皺紋的紗,此處形容水面波紋如皺紗。
翠蓋:指荷葉,因呈翠綠色且形狀如傘蓋。
倚紅玉:形容荷花如紅色玉石般艷麗,似美人倚立。
炎燠(yù):炎熱,指夏日的悶熱。
荷房:蓮蓬,荷花的花托部分。
盈掬(jū):滿捧,掬指雙手捧取。
新沐:剛洗過,此處形容天水清新如被清洗。
此詞當為文人夏日閑適之作。作者于雨后閑讀《莊子》,漫步池邊,見綠樹成蔭、荷香十里、采蓮女歌,觸景生情,即興創作,展現了對自然之趣與生活之美的敏銳感知。
全詞以“賞荷”為核心,由閑讀引出池景,繼而描繪雨后荷姿、荷香,再寫采蓮場景與歌聲,層次分明。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與生活片段的捕捉,突出荷之美與夏日之趣,語言清新明快,是一首描繪自然與生活意趣的佳作。
杜子數相見,求我攬結詩。
攬結在何處,云在彭蠡湄。
彭蠡夙所廬,今猶夢見之。
一星水中央,眾流浩渺彌。
雨瀑下日夜,五老上云霓。
佛事儼相望,往往幽人期。
君今構其下,敞亭覽翠微。
水聲枕簟俱,山容杖屨隨。
勝事君所獨,世人那得知。
為我謝五老,客子行亦歸。
幕府優游兼吏隠,華陽真逸詎應慚。
定知爽氣供行路,怪有新詩成立談。
晚日碧云人未至,西風紅樹我何堪。
幽懷疏豁憑佳詠,飫德餐和飽且酣。
不到翠巖如許久,朅來聊復破春愁。
已聞高士徐孺子,更約平生馬少游。
夢里鐘聲驚客枕,靜中玉子落紋楸。
非關風雨留連我,要作山間十日留。
野迥亭高眼倍明,悠悠芳草古今情。
酒兼賢圣醒還醉,風有雌雄雨復晴。
嫩綠連天誰與染,殘紅擲地自無聲。
岡回溪轉藏巖寺,歸路蕭蕭聽馬鳴。
杜郎得飽肥如瓠,怪我秋來太瘦生。
時輩不應推翰墨,論文時許過柴荊。
朋交結綬非能事,身世靈丹豈易成。
幽徑新涼約微步,晚風含樹有蟬聲。
斯文不可見,猶欣識之子。
端如逃虛空,而聞跫音喜。
歷歷海南事,細話傾我耳。
悠悠世上情,毀譽私彼己。
是事姑置之,斯文長已矣。
風味契淵明,流落逾子美。
從來直如弦,多作道邊死。
寄聲柳柳州,未用斬曲幾。
天上月圓,萬象歷然。
地下月半,觸途成現。
見不見,包裹十虛尚余半。
聞不聞,透脫圓通徹本根。
玉漏銅壺催不得,乾坤大地一枝燈。
一處圓融一切處,無邊剎海更棱層。
天幙垂云合,山屏擁雪飛。
楊公田種玉,淵客淚成璣。
點綴添梅萼,飄零亂羽衣。
清溪橫一葉,并載月明歸。
抖擻三年異域塵,還將衰鬢照湖淪。
田田亂葉如迎客,潑潑跳魚似畏人。
機事已忘來白鳥,雄風??起在青蘋。
九原埋玉雖千載,追想高懷跡未陳。
目前無異草,徧界絕遮攔。
域中日月斬新,方外乾坤獨露。
直得龍天釋梵,動地雨花。
妙德空生,目瞪口呿。
行棒行喝,拈放一邊。
云月溪山,放過一著。
一處透,千處萬處該通。
一機明,千機萬機圓轉。
碧巖不離此處,此處不離碧巖。
攝大千于毫端,融芥塵于剎海。
含花鳥過,抱子猿歸。
湛寂凝然,應真不借。
萬卉正資和氣力,碧巖先發一枝香。
通身是眼見不及,遍身是耳聞不徹。
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
直饒盡大地明得,無絲毫透漏。
猶在半途,據令全提。
域中日月縱橫掛,一亙晴空萬古春。
太學何蕃久不歸,十年甘旨誤庭闈。
休辭客路三千遠,須念人生七十稀。
腰下雖無蘇子印,篋中幸有老萊衣。
歸期定約春前后,免使高堂賦式微。
自昔張平子,愁來賦四愁。
行看車馬客,坐覺歲時流。
明月江山夜,候蟲天地秋。
怪君有底急,不肯少遲留。
大道無向背,至理絕言詮。迥出三乘,高超十地。
萬法不到處,特地光輝。生佛未分時,靈光獨耀。
不落聞見,不隨色聲。直下無一絲毫頭,徧界全彰奇特事。
直饒棒頭取證,喝下承當,猶是曲為今時。
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畢竟亦非的旨。
向上一路,千圣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理絕,事絕,行絕,照絕,用絕,權絕,實絕,直似倚天長劍,凜凜神威,鐵牛之機,牢籠不住。
今日幸對明眼人前,不敢被蓋囊藏。八字打開去也,耀古騰今活鱍鱍,大千沙界露全身。
梅公小齋內,度越幽人占。
何年孤山下,得此雙石劍。
純鉤魚腸姿,拔地勢匪漸。
柙藏不忍窺,往往發光燄。
丈人夙好奇,領略無一欠。
晚得此嶙峋,顧盼未云厭。
此公活國胸,正直天所鑒。
高堂掛斯圖,令人動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