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 其一
折來梅與句爭清,
強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論一字,
略無佳處似詩僧。
折來梅與句爭清,
強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論一字,
略無佳處似詩僧。
折來的蠟梅與您的詩句爭相展現清逸之氣,我勉強應和余韻實則本不擅長。想要向您(都官)討教詩中一字,我的和詩卻毫無精妙之處,難比詩僧之作。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
都官:此處指鄭侍郎,宋代六部有都官郎中一職,代指其官職。
詩僧:擅長作詩的僧人,如唐代皎然、齊己等,詩風多清逸。
此詩為作者收到鄭侍郎贈蠟梅并其詩作后,依韻和詩。宋代文人多以詩酬唱往來,詩中既回應對方雅贈,又體現文人相交時謙遜自抑的傳統。
全詩圍繞'酬和'主題,通過梅與詩的關聯,既贊對方雅意與詩才,又自謙才拙,展現宋代文人交往中含蓄謙遜的典型特征,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一江風雨送殘秋。默默倚江樓。樓前波浪沙淘盡,英雄事、付與東流。過客但爭名利,蒼生誰解深憂。頻年海宇困貔貅。身已寄滄洲。何人更抱安攘略,效班超、把筆輕投。自問吾儕老矣,白頭寧覓封侯。
經旬風雨陡新晴,一夜蟾光直到明。清曉衣冠原廟去,分明眷佑似平生。
再厭承明鬢未蒼,翩翩濁世有張郎。生前無地容他酒,一死翻然俠骨香。
我已灰心透。數平生,江淮三逐,七移星斗。落魄文人誰似我,家毀妻離丟丑。更羞向人前低首。三十知非今恨晚,況傷心百事中年后。風和雨,吹打夠。重重淚濕青衫袖。有誰憐,江郎才盡,杜陵消瘦。相遇天涯承勸誡,再莫留連杯酒。唯此物才消僝僽。今發牢騷心膽怯,且吞聲忍淚休開口。言不盡,恨難剖。
敦孝移忠,永錫不匱。矢詩孔揚,以勖來裔。
荒原攜酒散春愁,細逐煙嵐步首丘。萬事至今同逝水,百年何計問藏舟。陶潛自挽成孤況,□圣生塋寄臥游。只笑普天俱覆鹿,虛從大地指眠牛。
半濕新蹄山徑曉,于菟夜渡海中島。百夫鼓噪屋瓦震,將軍彎弓白日皎。地形平露草不長,狂嘯無風威欲倒。玄翎一中洞心胸,坐據木床脫須爪。胃中白骨誰家魂?紅肉已供人醉飽。人生意氣不下堂,車鐸當當馮婦老。
偃月堂成已禍基,徒令千古罪環兒。中原戰血生荊棘,可惜三郎見事遲。
自與君為友,知君真可師。亦慚非遠志,謬欲托深期。握手忍分去,停杯悵別離。無由生羽翼,相望但相思。
石磴縈紆直又斜,上方臺殿隔煙霞。孤舟倚岸無人渡,啼鳥聲中自落花。
春花有殊色,何事逐風流。欲墮還依水,頻飛不過樓。托枝憐命薄,傾國使人愁。愿落簾櫳里,遺香尚及秋。
一飲千盅罷。十年來,許多心事,半宵閒話。話到風騷趨末路,滿座唏噓悲詫。我亦是、悲懷難卸。屈指豪英江左右,有何人伯。仲諸君者。馀子輩,盡其亞。邦家自古親風雅。盡區區、匹夫天責,肯容辭謝。要把傳薪為己任,無愧千年以下。漫說道、中原無馬。若遣兒曹關大計,問吾儕何異庸人也。詩思被,夜風打。
纖纖月色淡黃昏,城郭千家雪炤人。攜手望春同茗飲,小坊燈火自相親。
朝來風雨怯輕羅,便覺涼秋意思多。一夜不眠聯翠被,馀香消盡滿池荷。
庵在村煙底,除非到者知。因投今夜宿,記得去年詩。窗外雨猶滴,佛前燈未吹。無人同淡話,看殺菊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