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臺州姚舜諧見贈二首 其二
過婺游臺又倦勤,路旁馳看兩州民。
也知勝處青山舊,自恨來遲白發新。
暫憩瀛宮求道侶,載瞻方廣想仁鄰。
貳車章句猶憐我,為是云泉無事人。
過婺游臺又倦勤,路旁馳看兩州民。
也知勝處青山舊,自恨來遲白發新。
暫憩瀛宮求道侶,載瞻方廣想仁鄰。
貳車章句猶憐我,為是云泉無事人。
經過婺州游覽臺州后又感到疲憊倦怠,在路旁疾馳時觀察著兩州的百姓。也知道那風景優美之處的青山依舊,只恨自己來得太遲,又添了新的白發。暫且在瀛宮小憩,尋求修道的同伴;再次瞻望方廣,思念仁厚的鄰友。姚舜諧(貳車)的詩文仍憐惜我,因為我本是與云泉相伴、無拘無束之人。
婺:婺州,今浙江金華一帶。
臺:臺州,今浙江臺州一帶。
倦勤:因勞累而倦怠,典出《尚書·大禹謨》“耄期倦于勤”。
兩州民:指婺州與臺州的百姓。
瀛宮:傳說中仙人居所,此處借指臺州雅致居所或道觀。
方廣:可能指臺州方廣寺或地名,代指與姚舜諧相關的地方。
貳車:古代副車,后指州郡佐貳官,此處指姚舜諧(臺州官員)。
云泉:白云清泉,喻指自然閑適的生活。
此詩為次韻酬和姚舜諧贈詩之作,當作于作者游歷婺州、臺州期間。時作者或已至晚年,奔波中略有倦意,故詩中流露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同時回應友人的關懷。
全詩以游歷見聞為線,融合民生關切、山水之樂與歲月感慨,通過“白發新”與“云泉人”的對照,凸顯晚年心境。語言平淡而情致深婉,是酬和詩中情感真摯的佳作。
山水光中滌舊衣,幽居端在圣湖西。偶來葛嶺山前望,一道明燈是白堤。
隔宿風銷野際,登時日出林端。牛羊自占坡暖,鵝鴨不知水寒。
臨臨欲去又添杯,一語殷勤道幾回。他日相思如有信,粉箋莫帶淚痕來。
官楊何青青,野花明道傍。妾東君向西,坐見道路長。留妾千金刀,贈君雙鳴珰。日月如流星,歲暮永相望。
故知書齋如斗大,青蠅白鳥仍相參。便論齮嘬不足惱,徑欲點污令人堪。
人生豈無別,咫尺異言笑。況復萬里遙,風煙接蠻徼。
借得滇池水,萬里洗塵埃。昆明三月如夢,燕子帶寒來。醉倚大觀樓上,遙指西山煙雨,霧氣入吟杯。花色春城好,底事故遲開。探龍門、尋禹跡,履高臺。千年南詔休問,青史幾興衰。漢柱唐碑安在,惹我登臨游屐,兀自踏蒼苔。石筍參天起,何處有驚雷。
栽蔬遍南圃,雨足蔬已長。晨夕供采掇,筐篚充所將。豈無膏粱思,自顧不可常。愿言使無違,澹泊庸何傷。
握月擔風留后日,吞花臥酒莫過時。請君但就溪堂上,更試沈吟味此辭。
黔嶺盤江客路長,君才豈合老風霜。上書北闕忠為膽,驅馬南天瘴是鄉。銅柱何時標粵地,竹符此日走蠻王。相逢咫尺還相別,離恨應隨到夜郎。
莫向人間定是非,是非定得有何為。而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時無了時。
初試春衣脫敝裘,攜壺重上古城游。望窮燕薊數千里,感慨遼金四百秋。玄武諸關山北拱,青蛇一道水東流。長風忽起吹烏帽,還憩禪房捧茗甌。
遠別苦驚云聚散,相逢多悟月盈虧。
金龜山下儼蓬萊,大父封塋結紫苔。翼子詒孫推積累,龍章鳳誥見琪瑰。青烏毓秀青天現,白鶴飛鳴白雪來。莫換當年遺恨苦,圣明今日顯王槐。
清波門接涌金門,水色燈光了不分。柳浪莊前初幾月,出來照我一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