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三首 其二十九
要個無禪底國師
才涉毫芒便取誅
堪笑這僧垂手處
道無便見有偏枯
要個無禪底國師
才涉毫芒便取誅
堪笑這僧垂手處
道無便見有偏枯
想要一個不執著于禪法形式的國師,只要稍微涉及一點執著便要破除。可笑這僧人在接引學人時,一說'無'便顯露出偏頗不圓融。
無禪底國師:不執著于禪法形式、超越禪理表象的導師。
毫芒:極細微的事物,此處指對禪法的執著心念。
取誅:破除、否定。
垂手處:禪宗用語,指僧人接引學人的行為或機鋒。
偏枯:偏頗、不圓滿,此處指執著于'無'而失卻圓融。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詩,屬'頌古三十三首'系列。頌古是禪宗借闡釋古德公案弘揚禪理的詩歌形式,旨在通過簡潔語言點破執著,引導學人超越言語概念,體悟本來面目。
全詩批評執著于'無'的偏枯之見,強調禪法當超越有無對立,保持圓融。以日常機鋒式語言揭示禪宗'離兩邊、絕百非'的核心思想,是宋代禪門弘揚心法的典型作品。
大罟綱目繁,空江波浪黑。
沉沉到波底,恰共波同色。
牽時萬鬐入,已有千鈞力。
尚悔不橫流,恐他人更得。
萬植御洪波,森然倒林薄。
千顱咽云上,過半隨潮落。
其間風信背,更值雷聲惡。
天道亦裒多,吾將移海若。
初懸碧崖口,漸注青溪腹。
味既敵中山,飲寧拘一斛。
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
此地得封侯,終身持美祿。
銅雀羽儀麗,金龍光彩奇。
潛傾鄴宮酒,忽作商庭漦。
若怒鱗甲赤,如酣頭角垂。
君臣坐相滅,安用驕奢為。
何代驅生靈,筑之為釀地。
殊無甲兵守,但有糟漿氣。
雉堞屹如狂,女墻低似醉。
必若據而爭,先登儀狄氏。
左手揭圓罛,輕橈弄舟子。
不知潛鱗處,但去籠煙水。
時穿紫屏破,忽值朱衣起。
貴得不貴名,敢論魴與鯉。
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
斫得奇樹根,中如老蛟穴。
時招山下叟,共酌林間月。
盡醉兩忘言,誰能作天舌。
昔人性何誕,欲載無窮酒。
波上任浮身,風來即開口。
荒唐意難遂,沉湎名不朽。
千古如比肩,問君能繼不。
輕無斗儲價,重則筋力絕。
欲下半巖時,憂襟兩如結。
風高勢還卻,雪厚疑中折。
負荷誠獨難,移之贈來哲。
石脈青靄間,行行自幽絕。
方愁山繚繞,更值云遮截。
爭推好林浪,共約歸時節。
不似名利途,相期覆車轍。
所孕和氣深,時抽玉苕短。
輕煙漸結華,嫩蕊初成管。
尋來青靄曙,欲去紅云暖。
秀色自難逢,傾筐不曾滿。
短短截筠光,悠悠臥江色。
蓬差櫓相應,雨慢煙交織。
須臾中芳餌,迅疾如飛翼。
彼竭我還浮,君看不爭得。
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閑來北山下,似與東風期。
雨后探芳去,云間幽路危。
唯應報春鳥,得共斯人知。
百尺江上起,東風吹酒香。
行人落帆上,遠樹涵殘陽。
凝睇復凝睇,一觴還一觴。
須知憑欄客,不醉難為腸。
無突抱輕嵐,有煙映初旭。
盈鍋玉泉沸,滿甑云芽熟。
奇香襲春桂,嫩色凌秋菊。
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