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昔七首
百丈庚寅上峽時,至今猶健豈前期。家人暗換吾何嘆,鏡里衰翁復是誰。
神女祠前猿夜鳴,相公溪上草初生。重游惟有西窗夢,一點燈青夢不成。
白帝城邊鶯亂啼,憶騎瘦馬踏春泥。老來感舊多凄愴,孤夢時時到瀼西。
小益晨裝雨作泥,南沮涉水馬長嘶。山腰細棧移新路,驛壁流塵暗舊題。
曾從征西十萬師,白頭回顧只成悲。云深駱谷傳烽處,雪密嶓山校獵時。
老君洞外小朱扉,云壓寒空雪欲飛。結陣弓刀邊壘去,掛鞍狐兔獵場歸。
少時失腳利名間,寸步何曾不險艱。造物恐人渾忘卻,夢中憂患尚如山。
百丈庚寅上峽時,至今猶健豈前期。家人暗換吾何嘆,鏡里衰翁復是誰。
神女祠前猿夜鳴,相公溪上草初生。重游惟有西窗夢,一點燈青夢不成。
白帝城邊鶯亂啼,憶騎瘦馬踏春泥。老來感舊多凄愴,孤夢時時到瀼西。
小益晨裝雨作泥,南沮涉水馬長嘶。山腰細棧移新路,驛壁流塵暗舊題。
曾從征西十萬師,白頭回顧只成悲。云深駱谷傳烽處,雪密嶓山校獵時。
老君洞外小朱扉,云壓寒空雪欲飛。結陣弓刀邊壘去,掛鞍狐兔獵場歸。
少時失腳利名間,寸步何曾不險艱。造物恐人渾忘卻,夢中憂患尚如山。
百丈灘頭庚寅年上峽的時節,到如今依然康健哪是預先能想到的。家人悄悄更換了我有何可嘆,鏡中衰朽的老翁究竟是誰?神女祠前猿猴在夜里哀鳴,相公溪畔春草剛剛萌發。重游舊地唯有西窗下的殘夢,一盞青燈相伴卻夢也難成。白帝城邊黃鶯紛亂啼叫,回憶當年騎著瘦馬踏過春泥。老來感懷舊事成倍凄愴,孤獨的夢境時時回到瀼西舊居。小益清晨整裝時細雨成泥,南沮河邊涉水馬兒長聲嘶鳴。山腰細窄的棧道改了新路,驛站墻壁積塵模糊了舊日題詩。曾跟隨征西大軍十萬雄師,白頭回望只余下滿心傷悲。云深霧重的駱谷是傳遞烽火之處,大雪紛飛的嶓山有校場狩獵之時。老君洞外朱紅小門半掩,陰云壓空寒天里雪欲紛飛。整頓弓箭刀槍奔赴邊壘,掛起鞍韉帶著獵獲的狐兔歸來。年輕時誤入利祿功名之間,每一步何曾不艱險艱難。造物恐怕人全忘記,夢中憂患仍如山一般沉重。
庚寅:干支紀年,此處指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陸游入蜀途經三峽時。
前期:預先的期望。
神女祠:巫山神女廟,在今重慶巫山。
相公溪:未詳,或為夔州(今重慶奉節)附近溪流。
瀼西:陸游在夔州任通判時的住所,位于東瀼水西岸。
小益:古地名,即利州(今四川廣元)。
南沮:水名,在今陜西境內。
駱谷:秦嶺古道,為川陜交通要沖。
嶓山:即嶓冢山,在今陜西寧強,為嘉陵江源頭。
失腳:比喻陷入利祿之途。
此組詩為陸游晚年退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所作。詩人回顧一生經歷,包括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途經三峽、在川陜參與軍旅生活、狩獵等往事,結合晚年閑居的孤寂,以“感昔”為題抒發對歲月流逝、人生艱辛的深沉感慨。
《感昔七首》以組詩形式追憶不同人生階段的片段,從入蜀行旅到軍旅生涯,從狩獵場景到名利反思,多維度展現詩人一生的經歷與心境變化。詩風沉郁蒼涼,情感真摯,是陸游晚年懷舊詩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其對生命歷程的深刻總結。
清夜無眠疊鼓催,竹梢垂露點蒼苔。滿池月色如霜白,一片蛙聲似雨來。螢火隨風撩亂飛,樹頭殘雨滴人衣。無端疏竹偏宜月,寒碧蕭蕭光入扉。
圣祖興王地,風云護大營。天垂紫塞闊,星戴赤山明。人俗殊淳古,皇文易化成。君行當勸學,無愧魯諸生。
煎藥編詩發興奇,用心應許解人知。名篇不朽同今古,他日相傳有口碑。
幾年從事總兵機,千里輶軒入帝畿。驃騎別時多載酒,故人分處尚留衣。秦淮遠火春鴻斷,長樂微鐘晚雪稀。聞道宦游西上好,莫將莼菜憶東歸。
買斷鉛紅為送春,殷勤料理白頭人。薔薇開遍東山下,芍藥遺將南浦津。香澤暗菲羅袂解,歌梁聲揭翠眉顰。顛狂真被尋花惱,出飲空床動涉旬。
孤鴻流影怯成雙,曲徑苔深護小厖。晨起樓端凝盼久,待將秋色到前窗。
精神此老健于虎,紅頰白須雙眼青。未可瓢泉便歸去,要將九鼎重朝廷。閉門翹足觀山睡,松檜郁然云氣高。說夢向人應不信,碧油幢下有旌旄。書來賜以蘭溪酒,下視潘葑奴仆之。吾老尚能三百盞,一杯水不值吾詩。臥廬人昔如龍起,鼎足魏吳如等閒。若結梅花為保社,林逋只合住孤山。書生不愿黃金印,十萬提兵去戰場。只欲稼軒一題品,春風侯骨死猶香。
金陵昔會面,一別杳無音。故國秋云合,大江春水深。宦情同契闊,老景各侵尋。縱有衡陽雁,何由寫宿心。
淪落天涯數十秋,區區班筆早年投。采薇山下慵拈草,洗耳溪邊懶飲牛。振武揚威難射虎,忘機絕慮不驚鷗。當年射策承明殿,未必輕輕輸呂籌。
飛廉飛廉,錯認三廉是汝鄉。秋去春來逾鬼蜮,髡頭削臂稱犬羊。爾貫既盈時乃至,中天旭日既當陽。已傳面縛皆酋首,復道輸誠化假王。千條漢幟標玄菟,十路天兵斷白狼。爾歸何地逃何所,此民何罪供爾戕。爾縱戕民民尚有,一二鳩形脫劍铓。或疑城旦辭舂市,誰沐猿猴出近崗。欲言未言氣屢絕,自言三日奔道旁。尚憶去年秋九月,□歸不似此蒼皇。西顧欽靈東化石,未聞一矢遙相當。此如窮寇誰追掩,此如鳥獸乍驚翔。始知天意從人意,□之亡也實天亡。天亡驕子終弗恤,人非族類自相妨。我見天人應不遠,瞻前顧后幾徊徨。非仁胡服,非義胡昌。人之所去,天曷可長。凡百君子,視彼無良。省厥干戈,念爾衣裳。鶴在軒而喪衛,魚已爛而亡梁。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書有明訓,命不干常。誰為此言,滿室滿堂。以暴易暴,不臧厥臧。君不見去秋土官土弁今何在,青史不收血異萇。彼人不幸而為今人嗤也,戒之哉,后事之資前豈忘。嗟我何人獨永傷,愿操長矢盡欃槍。手援北斗酌桂漿,自西自南以東行。三春目極懷千里,六月徂署抱秋霜。安能含思郁郁長居此,使我不得伸愁腸。
年才二十宰遐方,中歲遷官入建章。去國共憐雙短鬢,到家惟剩一空囊。高堂親壽時頻祝,北闕君恩老未忘。富貴消沉人事改,翟公門巷亦凄涼。
孤亭碧澗潯,長日此登臨。每到看云處,都成憶母心。壽萱春自綠,慈竹夏多陰。不為閒瞻詠,惟歌游子吟。
碧淵滂沲過千尋,中有魚龍作潛吟。四壘高垂縛龍網,觀之我亦失其心。
從一真心出自然,每于勤苦見貞堅。細看行道遲遲處,足驗民彝得自天。幾年游泳與方舟,一旦同心友作讎。苦是人心多阻隔,滿前珠玉不知收。
釣石峨峨枕碧溪,仙人于此亦垂絲。想當月白風清夜,正是寒魚食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