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足晝臥夢中譫諄乃誦尚書也既覺口占絕句二首
唐虞已遠三千歲,每誦遺書涕泗潸。濟濟九官十二牧,我獨不得居其間。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唐虞雖遠典謨在,病臥蓬窗時囁嚅。
唐虞已遠三千歲,每誦遺書涕泗潸。濟濟九官十二牧,我獨不得居其間。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唐虞雖遠典謨在,病臥蓬窗時囁嚅。
唐堯虞舜的時代已經過去三千年,每次誦讀他們遺留的典籍都不禁淚水潸然。當年濟濟一堂的九官十二牧賢臣,唯獨我不能躋身他們中間。人可以十二天不進食,書籍卻一天也不能離。唐虞時代雖然久遠,但《尚書》中的典謨仍在,病臥在蓬草窗前時我仍在小聲誦讀。
唐虞:指唐堯與虞舜,上古賢明君主。
遺書:指《尚書》等記載上古事跡的典籍。
涕泗潸(tì sì shān):眼淚鼻涕流個不停,形容悲傷。
濟濟:形容人才眾多的樣子。
九官十二牧:傳說中堯舜時期的九種官職(如禹、契、皋陶等)和十二州的長官,代指上古賢臣。
典謨:《尚書》中《堯典》《大禹謨》等篇,代指上古經典。
囁嚅(niè rú):小聲說話,此處指病中誦讀的樣子。
此詩為陸游晚年病中所作。陸游晚年退居山陰(今紹興),常因年老體衰患?。ㄔ娭小安∽恪奔醋慵玻?,但仍堅持讀書治學。詩中提到夢中誦讀《尚書》,反映其對上古經典的尊崇。創作時或因足疾臥床,由夢中誦書的情景引發對唐虞盛世的追思,借詩抒發精神追求。
詩歌通過病中誦《尚書》的日常細節,將個人病痛與對上古治世、經典文化的追慕結合,既體現了詩人對知識的執著,也暗含對理想政治的向往,是陸游晚年“身老心未老”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 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 漸離擊筑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云。
陽春和氣動。賢主以崇仁。 布惠綏人物。降愛常所親。 上堂相娛樂。中外奉時珍。 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云。
客子舟維岸,人家樹作門。 西風秋慘切,南鵲夜飛翻。 惻惻驚心折,鞺鞺戍鼓喧。 若為容足地,廣大自乾坤。
指點誰家子,將呈潑笊籬。 物輕情意重,不使老爺知。
江天云薄,江頭雪似楊花落。寒燈不管人離索。照得人來,真個睡不著。 歸期已負梅花約,又還春動空飄泊。曉寒誰看伊梳掠。雪滿西樓,人闌干角。
無限江山無限愁。兩岸斜陽,人上扁舟。闌干吹浪不多時,酒在離尊,情滿滄洲。 早是霜華兩鬢秋。目送飛鴻,那更難留。問君尺素幾時來,莫道長江,不解西流。
人道長生,算來世上何曾有。玉尊長倒。早是人間少。 四十年來,歷盡閑煩惱。如今老。大家開口。贏得花前笑。
夕陽低盡柳如煙。淡平川。斷腸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 斷云飛雨又經年。思凄然。淚涓涓。且做如今,要見也無緣。因甚江頭來處雁,飛不到,小樓邊。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 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有限光陰過隙,無情日月飛梭。春花秋月暗消磨,一歲相看又過。 逢酒須成痛飲,臨風莫厭高歌。虛名微利兩如何,識破方知恁么。
朝鎖煙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層霄外。陰晴變化百千般,丹青難寫天然態。 人住山中,年華頻改。山花落盡山長在。浮生一夢幾多時,有誰得似青山耐。
情 夜長四壁人靜悄,強把屏山靠。口路楚云深,有夢無著落,俏魂靈險些兒干送了。 夜長怎生得睡著,萬感縈懷抱。伴人瘦影兒,惟有孤燈照,長吁氣一聲吹滅了。 昨先話兒說甚底,今日都翻悔。直恁鐵心腸,不管人瞧神,下場頭送了我都是你。
是梨園一點文星,西土儲英,中夏揚名。胸次天成,口角河傾,席上風生。吞學海波瀾萬頃,戰詞壇甲胄千兵。律按衡璣,聲應和鈴,樂奏英莖。
聽不厭鸞笙象板,看不足鳳髻蟬鬟。按不住刺史狂,學不得司空慣,常不教粉吝紅慳。若不把群花恣意看,飽不了平生餓眼。
蹙鞠且徒為,寧如目送時。報仇慚選耎,存想恨逶遲。 促坐疑辟咡,銜杯強朵頤。恣情窺窈窕,曾恃好風姿。 色授應難奪,神交愿莫辭。請君看曲譜,不負少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