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圖二首 其一
碧空云凈石壇清,
自啟瑯函拜月明。
一道靈風王母降,
山童莫認許飛瓊。
碧空云凈石壇清,
自啟瑯函拜月明。
一道靈風王母降,
山童莫認許飛瓊。
碧空如洗,云層散盡,石壇潔凈;自行打開珍貴的書函,虔誠禮拜明月。一陣靈風拂過,西王母翩然降臨;山中小童莫要認錯,這不是許飛瓊。
瑯函:珍貴的書函,多指道書或仙籍。
王母:即西王母,神話中的女仙領袖,常居昆侖山。
許飛瓊: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漢武帝內傳》載其為仙女,后常代指仙子。
靈風:靈異之風,帶有仙意的清風。
石壇:石制平臺,或為修道、祭祀所用,此處指仙凡交匯的清凈之地。
此詩為《仙女圖》題詠組詩之一,當為詩人觀畫后觸景生情所作。通過詩中對仙界場景的藝術加工,反映了詩人對超脫世俗、向往仙靈境界的審美追求,具體創作時間無明確記載。
詩以“仙女圖”為依托,借神話意象描繪仙靈降臨的靈異場景,營造出清幽神秘的仙界氛圍,表達了詩人對超塵之境的向往,是古典游仙主題的典型體現。
落木飛鴻冬月暮,短衣烏帽五湖濱。思親夜夜生歸夢,作客年年笑此身。犬吠競猜南越雪,鶯啼未聽上林春。世間誰是知音者?青眼相看只故人。
無正文。
玉體纖柔,照人滴滴嬌波溜。填詞未就。遲卻窗前繡。一幅花箋,適與何人手。還知否。孤燈坐守。漸入黃昏后。
月樣嬋娟雪樣清。索強先占百花春。于中燭底好精神。多恨肌膚元自瘦,半殘妝粉不忺勻。十分全似那人人。
酒酣馳馬笑彎弓,便擬長驅向虜中。但恐老儒無骨相,不堪劍履畫南宮。
客里何曾得展眉,偶逢一笑莫相違。酒濃燭暗真宜醉,風色蕭蕭愁欲歸。
買山不必待白發,茲事古賢時蹉跎。微聞陸沈在金馬,持較三徑誰與多。劉侯作宦有苦意,二親鬢霜兒齒稚。不然散發江湖間,佯狂放歌亦能事。十年縞纻自人海,我視劉侯氣無改。嗤顛斥俗兩無憑,酸咸自知難索解。春晝書堂秋夜琴,每忘世事恣嘯吟。侯如流俗宜遠引,我無結客千黃金。朅來一官奉鹺策,歸家上堂有喜色。明知貨殖君子譏,惟人所諱君獨直。圍腰萬釘何足云,眼前此屋心所殷。君能辦此富何病,終勝阿堵煩其文。江城一夜風催雪,歲朝擁衾夢清澈。打門不惜驚周公,揮手相從謝巖說。江上水寒猶未春,布帆無奈向江濆。高歌青眼匪易適,嗟此南北東西人。
百年相見遲,一笑同臭味。空持歲寒心,莫報佳實饋。去年貽素琴,壁懸寫空意。但味老蘇詩,知音彈可廢。林珍雖細物,發興見深致。及時謝蕓蕓,孤往極所恣。聊破重深阻,芳香表同嗜。區區縮地心,中有違天淚。
潛江田子有時聞,為政都非俗吏倫。勤職豈惟精訟牒,愛賢時復訪衡門。
林宗自憂世,宋玉祇悲秋。病鶴塵中老,冥鴻天外游。羨君巳超逸,愧我尚遲留。不為西風起,莼鱸興未休。
臞儒他日倦龜殼,蛤蜊自可破愁顏。不似二螯風韻好,那堪把酒對西山。
洛浦風流幾隔年,江南重見色依然。根從野卉同分品,香與梅花可并肩。葩白中黃饒蘊藉,臘梅春暖肆芳妍。殷勤并挾新詩送,領略豐姿夜不眠。
三世諸佛,不知有恩無重報。貍奴白牯,卻知有功不浪施。明大用,曉全機。絕蹤跡,不思議。歸去好,無人知。沖開碧落松千尺,截斷紅塵水一溪。
長憶青華翠色寒,北窗對酒幾同看。鼎煎浦口罾魚白,盤簇檐頭樹果丹。來往正期娛晚景,亂離俄嘆失清歡。故鄉回首江山異,落日閩南獨倚闌。
度柳穿橋聽午雞,一溝春水國門西。行人不用傷新別,看取塵間萬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