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永定陵 其二
洛水縈祠外,
嵩云泊棟端。
橋山何必問,
只是葬衣冠。
洛水縈祠外,
嵩云泊棟端。
橋山何必問,
只是葬衣冠。
洛水在祠堂外潺潺縈繞,嵩山的云靄停駐在屋檐頂端。何必再去探尋黃帝的橋山陵寢?這里的永定陵也不過是座衣冠冢罷了。
縈:環繞,縈繞。
嵩云:嵩山的云靄,嵩山位于河南登封,為五岳之一。
泊:停駐,停留。
橋山:傳說中黃帝的葬地,在今陜西黃陵西北,此處代指帝王陵寢。
衣冠:指衣冠冢,即僅葬死者衣冠而非遺體的陵墓。
宋真宗永定陵為北宋第三位皇帝趙恒的陵墓,位于河南鞏義。此詩當為詩人途經永定陵時所作,結合宋代對帝王陵寢的追思風氣,通過陵墓景象與歷史典故的關聯,表達對帝王身后事的哲思。
全詩以永定陵周邊景物起筆,借橋山典故引出議論,指出帝王陵寢不過是‘葬衣冠’的實質,含蓄傳達出對歷史榮衰的淡然態度,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
參星瞻谷日,水影量元夕。旱潦種早晚,老農從定策。催耕鳴鳩起,護竿烏鵲去。秋成不饜懷,暑雨不告勞。歲時社酒會,扶醉有年高。
涼風颯然至,疏簾覺秋生。炎熇一揮掃,蟋蟀階下鳴。玄發能幾時,寒暑相代更。感之臥復起,彷徨步前楹。微風動衣袂,肅肅天宇清。帝鄉豈不好,親舍難為情。反坐念歸計,躑躅東方明。
竹死煙寒樹不榮,石壇千仞與云平。春來天上元無色,雨到人間方有聲。夢入松風吹不斷,詩如芳草剪還生。陶山北望飛霞散,夜半有時孤鶴鳴。
令君督來期,書郵日旁午。世事不足論,清游乃先務。朝朝叩禪關,復此得凈宇。淺斟琥珀濃,細嚼銀絲縷。味雋問牛酥,軒高來燕乳。曲折溪屢橫,尖圓峰可數。萬頃喧桑田,一簇靜松塢。由來鏡中人,不殊草頭露。越主朝汴宮,蜀客盡吳語。剝蝕凈土碑,荒殘峽山路。桑梓如之何,誰能忘一顧。日詢錦橋新,三嘆清流俯。
草堂愁暑雨,詩到思翻涼。水動魚深逝,風來花更香。園林成獨樂,鷗鳥渾相忘。君過茶為酒,何須問醉鄉。
佛國山中古道場,月中桂子散天香。一枝得共人如郤,雙井能來客姓黃。誰詠碧云題樹葉,自收清露染衣裳。南峰不與清光礙,好放馀陰及四方。
香起深齋靜,橫琴夜更幽。千巖風雨冷,一夜鬼神愁。
幕府功頻上,騷壇興每登。江搖青嶂影,樹入碧云層。陣法依諸葛,詩篇出少陵。蒼崖看墨跡,長憶漢中丞。
夜發瀏陽訪戴舟,遙聞湘贛聚詩儔。石源三徑緣溪到,薯酒千壇為客留。爛醉何妨言艾艾,重邀不計路悠悠。鈴聲仄案倏驚夢,身在囂城十八樓。
病渴惟高枕,誰將茗葉分。色馀仙穴潤,香供隱人芬。啜似餐丹露,烹疑煮碧云。清風北窗下,忽見武夷君。
雨馀殘暑謝,夜久官事歇。庭空起商飆,云霄吐華月。于時秋方半,古桂黃初發。玉堂集僚友,清燕足怡悅。送鉤行觴頻,分韻催詩切。玉輪懸中天,光輝轉明潔。有如坐冰壺,爽氣徹肌骨。時聞更漏響,漸見明河沒。人生寡歡會,圓魄亦易缺。莫辭通夕玩,動是經年別。
松門東路有柴關,涼臥清宵夢亦閒。更待海風來萬里,一天霜月滿空山。
丹唇銜雨,絳燭啼煙,歡期冷落釵叢。破帽衰顏,禁他幾度秋風。曾梳鬢蟬雙翅,忍重看、藕臂蘭胸。十年夢,早離鸞飛雁,鏡掩琴空。強對歌筵舞席,奈臨醒玉艷,酒淺愁濃。舊著香羅,唾痕猶漬花茸。沉沉翠蓬云隔,暗簾波、燈萼銷紅。將別恨,付今宵、孤枕亂蛩。
一泓蟹眼吐沫,雙澗燕尾分流。人道渭清涇濁,俱從天柱西頭。
龍堆蒼玉,把桂林四面,團團圍就。掃卻蒙茸千仞立,未定登臨能夠。天外飛來,地中拔起,始意猜難透。海龍何在,帶波沖處依舊。當日太守風流,讀書堂下,苦說無雙秀。又向伏波巖里看,俗筆縱橫無數。因謝留題,故為巀嶪,骨重神無垢。妄人難解,如何比筍還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