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二首 其一
不恨啼鵑,苦苦只催春日去,春來只是作春陰。冷難禁。
生憎泥陷馬蹄深。盡是紫霞紅雪□,得歸香壘也甘心。燕須尋。
不恨啼鵑,苦苦只催春日去,春來只是作春陰。冷難禁。
生憎泥陷馬蹄深。盡是紫霞紅雪□,得歸香壘也甘心。燕須尋。
不怨恨那啼鳴的杜鵑,它只是苦苦催促著春日離去;可春天到來時卻只帶來陰云,寒意難以忍受。最厭憎的是泥濘陷住深深的馬蹄。眼前盡是如紫霞般絢麗、紅雪般爛漫的花景,若能回到香暖的巢穴,也算是心甘。這歸巢的燕子啊,該去尋了。
啼鵑:杜鵑鳥,其啼聲凄厲,常與春歸相關,古詩中多以此渲染傷春情緒。
春陰:春日陰云密布的天氣,此處指春寒料峭之景。
生憎:極恨、非常討厭。
紫霞紅雪:比喻花色絢麗,紫霞指紫色云霞般的花,紅雪指紅色紛落的花瓣。
香壘:指燕子的巢穴,因巢內溫馨且可能沾帶花香,故稱。
燕須尋:燕子需要尋找歸巢之路。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作于春末時節。詞中對春陰、泥濘的描寫或反映作者對春日將盡的敏感,對‘香壘’的向往或暗含對安寧生活的期待,符合傳統文人傷春懷歸的常見主題。
全詞以春末景象為引,由啼鵑催春、春陰寒重的悵然,到泥陷馬蹄的阻滯,再轉向紫霞紅雪的絢麗與歸巢的甘心,情感層層遞進。通過細膩的場景描繪與意象組合,展現了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知與對歸處的樸素渴望,語言含蓄而富有畫面感,是一首典型的傷春懷歸小令。
日月苦短短,倏忽百年滿。古今浩茫茫,慷慨萬感長。不如飲美酒,驅愁消鬢霜。勞勞塵世內,沉醉知幾場。有子力耕稼,有婦供蠶桑。口吟白纻詞,手把黃金觴。哂彼輕薄兒,車騎誇輝光。
騎吹千山外,招尋總勝游。蒲觴飛別墅,桂楫競中流。日涌江心鏡,霞增海上籌。天顏欣咫尺,一望翠云裘。
春開冬開巖下花,朝虛暮虛溪里家。白帽漁郎衫色瘦,青裙樵女髻鬟丫。
客至輒命酌,為言花已開。青山長委髻,白骨舊生苔。不飲固癡絕,能詩宜數來。頗憂明日雨,紅紫落成堆。
與君同在少年場,知己蕭條壯士傷。可惜報恩無處所,卻提孤劍過咸陽。
上陽遲日千門鎖。花外流鶯過。一番春去又經秋。惟有深宮明月、照人愁。暗中白發隨芳草。卻恨容顏好。更無魂夢到昭陽。腸斷一雙飛燕、在雕梁。
城郭人民,倘公在、定應愁絕。試重拜、畫中巾扇,風流猶昔。運往欒公從罷社,情深羊傅徒沈碣。問當年、誰救越州災,今陳跡。荊棘遍,長安陌。蘭茝盡,靈均澤。黯江湖春去,憖留殘客。生死交存憐鶴舞,興亡事大悲鵑血。更桐花、蕉葉夢相逢,須眉碧。
他年勝踐歸林記,大半豪誇落蔡篇。快甚躍壺窺日月,淚疑枯海變桑田。觥船照客吹紅液,軒檻嬌春撲紫煙。到得無云剩寥廓,此身仍在鳥飛邊。
孟夏草木長,霜露憔悴之。藹藹堂前林,冬夏常如茲。嚴霜九月中,卓然見高枝。如何舍此去,白日掩荊扉。深谷久應蕪,此蔭獨不衰。黽勉六九年,懷此貞秀姿。常恐負此懷,未足為高棲。及時當勉勵,慷慨思南歸。親戚共一處,日夕歡相持。披榛步荒墟,登高賦新詩。坐止高蔭下,一觴聊可揮。從今至歲寒,縱心復何疑。
諸老鳴靴日上朝,有人幽處厭喧囂。江鄉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燈山寂寥。天不與生犀插腦,人今能幾寶圍腰。從吾所好寧相誤,洙泗壇荒有玉條。
遍游湖寺棹舟還,重理殘書逼小寒。衰鬢迎風似蒲柳,貧爐無火取槐檀。毫銖利祿回頭笑,翻覆人情洗眼看。癡鈍老人堪底用,故應衡宇自偷安。
靈橘無根井有泉。
不用長愁掛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新巢語燕還窺硯,舊雨來人不到門。春水蘆根看鶴立,夕陽楓葉見鴉翻。此生念念隨泡影,莫認家山作本元。
寡欲心清曠,天資亦厚寬。虛襟容直諫,勤政絕游觀。志為興衰切,才于撥亂難。恥為凡主恨,空使后人嘆。
陌上花開春日遲,臨安女兒緩緩歸。花開輕易辭故枝,緩歸只恐恩愛違。人生幾何成老丑,勸君且盡一杯酒。愿君善保千金壽,夾馬祥光蕩牛斗,滿目江山復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