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 其七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明亮的月光皎潔地灑在秋夜,蟋蟀在東墻下不住地鳴叫。玉衡星指向孟冬的時節,眾多的星星是多么清晰明亮。秋露沾濕了田野的雜草,季節忽然又發生了變換。秋蟬還在林間聲聲鳴叫,燕子卻已飛走不知去向。從前和我同門學習的友人,如今振翅高飛平步青云。不再顧念當年攜手的情誼,將我拋棄如同遺棄腳印。南箕星在南北斗在北,牽牛星卻不能負軛拉車。交情本就沒有磐石堅固,空有虛名又有什么益處?
促織:蟋蟀。
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代指北斗。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歷十月。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玄鳥:燕子。逝安適:飛去了哪里。適,往。
同門友:同窗好友。
六翮(hé):鳥翅的健羽,代指鳥的翅膀,此處比喻人的才能。
遺跡:腳印,比喻被遺棄的事物。
南箕(jī):南箕星,形狀像簸箕。北有斗:北斗星,形狀像酒斗。
牽牛:牽牛星。軛(è):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盤石:即磐石,大石,比喻堅固。
《古詩十九首》為東漢末年中下層文人所作,具體作者不詳。此詩約創作于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之際,反映了當時士人在仕途失意、人際疏離中的內心苦悶。詩中“同門友”的背棄,折射出漢末社會人際關系的功利化傾向。
全詩以秋夜景象起興,由節序更替引出對友人變節的感慨,通過星象隱喻與今昔對比,揭露世態炎涼。語言樸素而情感深摯,是《古詩十九首》中反映士人精神困境的代表作之一。
縣舍鄰溱洧,門當綠野開。禽巢階下樹,蝸篆壁間苔。俗質稀弦誦,田荒剩草萊。宋金酣戰處,武穆獨奇才。
路入名園景最幽,小亭如畫枕寒流。風生朱箔花香細,日轉雕欄樹影浮。篆裊香煙霏寶鼎,酒傾玄露瀉金甌。眼前便是仙家境,跨鶴寧須閬苑游。
芰荷繚繞碧池傍,客路如披楚澤裳。仿佛漢宮迷粉黛,依稀秦沼斗鴛鴦。和煙浥露千莖發,照水含霞一樣妝。寄語若耶溪畔女,閒情須向此搴芳。
蠻煙漠漠障荊隈,日到天中尚未開。中土盡皆沾露雨,荒邊何足動風雷。投鞭飲馬黃河竭,指手揮戈華岳摧。不識洗天風雨起,片霞猶得擬中臺。
人日泛青溪,青溪曲易迷。船回波上下,簾捲日東西。景物行行見,壺觴處處攜。浮航消得醉,極目水云低。人道青溪有九曲,如今一曲僅能存。江家宅畔成花圃,東府門前作菜園。登閣尚堪觀疊嶂,泛舟猶可醉芳樽。料應當日皆無恙,苕霅瀟湘不足言。
鼷鼠鼷鼠,實食其牛,牛則不知。彼牛彼牛,既卜以郊,傷則免之。
吾母久已歿,汝母亦不存。哀哉不有母,何由生我身。幼小俱失怙,喪亂家益貧。衣食仰慈母,教育乃成人。母歿身獨在,再見嗟無因。慈烏未返哺,哀鳴夜達晨。呼天杳不聞,痛恨何由伸。母德實深厚,至哉比坤元。報答恐無地,揚立當顯親。曾參有明訓,與子書諸紳。
宗室求賢訪逐臣,朝元閣迥羽衣新。相攜花下非秦贅,半為當時賦洛神。紫鳳放嬌銜楚佩,金華歸駕冷龍鱗。竇融表已來關右,首按昭陽第一人。
駱越堂中客,龍華會上人。炷香今有待,酌茗老相親。時雨濯千里,惠風分一襟。興高天宇靜,不覺夜深沈。斯世隱仙官,時年足仰觀。東皇初解印,炎帝又彈冠。白首交猶在,青尊醉未闌。浮生休著意,大道直行難。三十馀年夢,一枕臥錢塘。志業孤舟月,功名兩鬢霜。與君多放逸,似我最滄浪。飲罷勞勞別,當空雁字長。
漢室尊儒未得真,只求學藝不知人。君王幸已疑王氏,苦把春秋助賊臣。
兩年不厭草堂低,頗愛晨昏出入齊。長日經過無主客,祗今相見有東西。濁醪尚可墻頭過,歸院那愁柳下迷。廄馬似知人意思,臨岐回首再三嘶。
自從東郭隱,已謝北山文。詩許山僧校,名羞女子聞。一竿嚴瀨月,數畝鹿門云。借問鴛班客,何如鷗鷺群?
朝漢臺前山矗矗,客子晨餐入車宿。雞聲十里送君行,勸飲尊前歌別曲。遠游何處長安道,策馬東風入關早。妾身愿作雙車輪,日夕隨君輾青草。
人老家何在,龍眠雨未驚。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淵明。幸與登仙郭,同依坐嘯成。小樓看月上,劇飲到參橫。鐘鼓江南岸,歸來夢自驚。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二江爭送客,木杪看橋橫。
盤錯才能辦,明威獄可孚。非緣審虞芮,那得泛江湖。琴和云間鶴,舄隨波上鳧。簡書雖可畏,魚鳥亦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