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十六首 其十一
七情隨物感,
惟怒最難平。
我若能忘物,
如雷動太清。
七情隨物感,
惟怒最難平。
我若能忘物,
如雷動太清。
人的七種情感隨外物變化而波動,只有憤怒最難平息。如果我能做到忘卻外物,(心境)便如同驚雷震動清空般澄明。
七情:指人的七種情感,《禮記·禮運》中為喜、怒、哀、懼、愛、惡、欲。
物感:受外物觸動而產生情感變化。
忘物:指超脫外物的牽絆,不被外界事物擾動內心。
太清:指天空,道家亦指天道或自然元氣之境。
《燕居十六首》為作者閑居時所作組詩,此首或創作于日常修身養性之際。作者觀察到‘怒’作為七情中最難平復的情緒,結合對道家‘忘物’思想的體悟,寫下此詩以表達通過超脫外物來調和情緒的修養心得。
此詩聚焦‘怒’這一情感難題,提出‘忘物’的解決之道,以自然意象隱喻心境,語言簡練而哲理鮮明,體現了作者對內心修養與情感調控的深刻思考。
前殿籠童晝鼓賒,對論兵食近袍紗。此時刻意言頗牧,不為云中首級差。
蘇郎意氣落落誰與儔,自言欲托放浪游。出門東西南北無一可,而況六合與九州。嗟哉世途傾仄不自由,何必太行百折之峻阪,與夫瞿塘萬疊之洪流。驀然平地風濤起,雨覆云翻掌上收。弓蛇往往分杯影,談笑之下藏戈矛。君今欲度而無楫,欲濟又無舟。酌君酒,勸君留。胡不回車輟棹且夷猶,臥游八索并九丘。此地中藏十千界,延覽大可豁心眸。一人知己無不足,萬事杜門死即休。得句還應自唱酬,疑處須與古人謀。沈冥可以周八極,瞬息可以窮千秋。不然扁舟棹入水竹洞,與爾散發垂釣終日坐溪頭。
靠個布袋瞌睡,平地突出毒刺。有人一踼踼翻,天下腳跟出氣。
蕭蕭蘆荻風,淡淡江天月。吟倚木蘭橈,孤篷不堪發。
荷錢好大。欲買鴛鴦三兩個。未得團圓。已有明珠顆顆懸。銀塘漸暖。尚與浮萍離不遠。莫損新芽,食得魚肥是落花。
賞心眷景光,川汜渺徂征。竄身窮海上,臥痾天邊城。傾歌島岸坼,蹙汨波樓驚。飄音承來訊,頗敘棲泊情。
旭日原隰麗,積雨條枚新。萬物此蕭散,宇宙一欠伸。
文逋朱謝苦君煩,祗為疏慵獨負言。管仲舊勞知鮑叔,朱清自合傳宗元。藥爐夜靜窺丹母,竹院春暄數鶴孫。還憶江頭為別處,淡煙斜日水云村。
齊體修齡世已稀,蟬聯三葉并眉梨。滌牏建亦成胡耇,戲綵萊兼有逸妻。良貴未應榮黻佩,幽居儻不識鹽醯。乾嘉極盛身親見,壽域全家取次躋。
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后五百年君記取,斷無人似放翁顛。溪北溪南飛白鷗,夕陽明處見漁舟。憑誰為剪機中素,畫取天涯一片秋。
寶髻三三夜,蘭襟九九辰。盛時梳裹一番新。只恐仙風吹去掌中身。繡被焚香懶,春鐙夢里頻。十三模樣慣含嚬。不及猧奴猶得暫時親。
前鼓鼕鼕后鼓鼕鼕聲一同。忽然聲近忽聲遠,又是東風西風南北風。
芳草迢迢去路,垂楊脈脈長亭。野渡半篙水碧,斜陽數點山青。
霜落烏啼知夜長,驅車欲別更徬徨。明年何處來相覓,楊柳青青馬跡塘。
秋宵拄杖邑石門,縈回石路盤云根。荒林敗葉斗秋雨,蒼煙界破青天痕。雙扉云封不得入,山月欲落愁時魂。銀河瀉地霜滿天,金飆吹空峰入云。寒藤半枯瘦蛟舞,老松倒掛蒼虬分。仙人招我碧山住,乘風翔謁云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