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春宮?高陽臺
孤鶩披霞,歸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虛館燈閑,征衫塵浣,夜深何處砧聲。亂蛩催怨,月明里、依稀數星。云山迢遞,猶誤歸期,方寸遍縈。
秋風燕送鴻迎。最憐堤柳,白露先零。倦倚樓高,恨隨天遠,桂風和夢俱清。故人千里,記翦燭、西窗賦成。相如憔悴,宋玉凄涼,酒恨花情。
孤鶩披霞,歸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虛館燈閑,征衫塵浣,夜深何處砧聲。亂蛩催怨,月明里、依稀數星。云山迢遞,猶誤歸期,方寸遍縈。
秋風燕送鴻迎。最憐堤柳,白露先零。倦倚樓高,恨隨天遠,桂風和夢俱清。故人千里,記翦燭、西窗賦成。相如憔悴,宋玉凄涼,酒恨花情。
孤獨的野鴨披著晚霞飛翔,歸鞍馱著落日歸來,寒冷的城中菊花散發著晚香。空蕩館舍里燈光閑靜,洗去征衫上的塵土,深夜不知何處傳來搗衣聲。亂鳴的蟋蟀催起愁怨,明月下,依稀閃爍著幾顆星星。云山遙遠,還是耽誤了歸期,心中滿是牽掛。秋風中,燕子離去大雁飛來。最憐惜堤邊柳樹,白露時節率先凋零。疲倦地倚靠高樓,離恨隨天遠去,桂花香與夢境都那么清幽。遠方有故人,還記得當年在西窗下剪燭賦詩。如今像司馬相如般憔悴,如宋玉般凄涼,滿是飲酒賞花的愁恨。
孤鶩:孤單的野鴨。
卸日:馱著落日,形容歸鞍歸來時天色已晚。
虛館:空蕩的館舍。
征衫:旅途中穿的衣服。
砧聲:搗衣聲,常象征著思念遠方之人。
亂蛩:亂鳴的蟋蟀。
迢遞:遙遠的樣子。
方寸:指心。
零:凋零。
翦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更明亮。
相如憔悴:司馬相如曾因病而憔悴。
宋玉凄涼:宋玉常作悲秋之辭,形象凄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表達的羈旅愁思和對故人的懷念來看,可能是詞人在旅途漂泊中,于秋季夜晚觸景生情而作。當時或許社會動蕩,人們生活不穩定,詞人在漂泊中倍感孤獨和凄涼。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羈旅愁思和對故人的思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清幽凄涼,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詞人較高的藝術水準,展現了宋代羈旅詞的特色。
愧我罹憂患,那堪子謫居。相期情未已,為別意何如。寒雁秋風外,山城暮雨馀。圣恩天廣大,指日望還車。
萬里相逢日,那能不黯然。移家當暮雪,行乞傍寒煙。賦豈三都后,心猶五岳前。向來溪水曲,頻系子猷船。
萬境全歸一瞬中,山河日月盡含容。若將明暗分迷悟,公案從今又一重。
試手襄城意未怡,赤城稍覺味如飴。必亡定死終無救,斷自朱殷海岱時。
烏桓東望天無際,祗有銀蟾出海頭。不得吹簫送清夜,禁城鐘鼓度中秋。
靜里功夫去倦昏,動時酬應豈忘存。儒家主敬無遷位,釋氏觀心不二門。差遣萬緣歸色相,貫穿三教合乾坤。生知默喻剛柔信,無極源流獨覺尊。
鸞吹海山,忍重問、舊京坊曲。奈月館清商,偏引怨歌當哭。露華吊影,鎮照眼、夕霜凋綠。似芰荷薜荔,半闋騷吟重續。散雪重題,輕塵凝望,恨迸簫竹。甚天杪靈風,寒揉斷弦碎玉。湘云迢遞,佇愁幾斛。探翠微,爭慰冷香零獨。
抱元能守一,四大自輕安。心中須返照,幾曾閑。金烏銜耀,飛入爛銀盤。心心心是道,只在心心,更于何處求仙。又何須衣冕,燕處欲超然。榮華能幾日,便凋殘。修真甚易,積行累功難。勸君強為善,五濁三途,便為云島神山。
莫折花,折花損新枝。結根同美好,忍此生別離。不如坐花下,長醉春風時。
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歷舊游。忽見孟生題竹處,相看淚落不能收。
薄暮下東津,灘急舟劇箭。漁燈互明滅,隴月時隱見。清飔從東來,涼氣襲我面。目送兩山青,天長凈如練。
連墻請謁敢辭頻,鑿壁開扉肯見親。聞說好花栽滿縣,杖藜早晚共尋春。
慮淡心無競,神怡物自忘。鳶魚關俯仰,宇宙信行藏。草色年年綠,川流脈脈長。陶然有馀樂,擊壤頌羲皇。
檐外青陽有二梅,折來堪下凍醪杯。高杉自欲生龍腦,小弁誰能寄鹿胎。麗事肯教饒沈謝,談微何必減宗雷。還聞擬結東林社,爭奈淵明醉不來。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斗妍。寄語君家小兒子,他時此句一時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