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十首 其十
白玉本自白,蒼蠅亂其真。
讒言解膠漆,況匪平生親。
烈士死道傍,貪夫登要津。
自古皆有然,茲恨何當申。
蓬丘眇煙霧,貝宮郁嶙峋。
列仙如可期,吾將躡清塵。
白玉本自白,蒼蠅亂其真。
讒言解膠漆,況匪平生親。
烈士死道傍,貪夫登要津。
自古皆有然,茲恨何當申。
蓬丘眇煙霧,貝宮郁嶙峋。
列仙如可期,吾將躡清塵。
白玉本來潔白無瑕,蒼蠅卻攪亂它的真質。讒言能化解如膠似漆的情誼,何況本就不是生平至交。剛正之士橫死路旁,貪婪之輩卻占據要職。自古以來便是如此,這滿腔怨恨向誰申訴?蓬萊仙山隱于煙霧,貝闕珠宮高峻嶙峋。若能與列仙相會,我將追隨他們的腳步。
蒼蠅:比喻搬弄是非的讒毀之人。
膠漆:膠和漆,比喻牢固親密的關系。
烈士:指剛正有節氣的人。
要津:原指重要渡口,此處喻指顯要的職位。
蓬丘: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貝宮:用貝殼裝飾的宮殿,傳說中仙人的居所。
躡清塵:追隨、追蹤,此處指跟隨仙人的蹤跡。
此詩為阮籍《詠懷詩》組作之一。阮籍生活于魏晉易代之際,司馬氏集團專權,政治高壓下士人動輒得咎。詩中“烈士死道傍,貪夫登要津”反映了當時賢能被棄、小人得勢的黑暗現實,末句“列仙如可期”則暗含詩人對現實的失望與尋求精神超脫的心理,是其借詠懷抒憤的典型作品。
全詩通過現實批判與超脫之想的對照,揭露了社會賢愚倒置的弊端,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憤懣與對理想境界的向往。作為阮籍《詠懷詩》的代表篇目,其以含蓄深沉的筆觸,展現了魏晉士人在高壓政治下的精神困境與生命思考。
柳色如煙罥綺塵,月光何必掩香茵。
顫將金雀如無股,甜入瓠犀不見唇。
司馬長卿還病渴,乘鸞簫史正宜春。
掛開鸚鵡從渠罵,啄碎桃花未足嗔。
聞道河陽近乘勝,初聞涕淚滿衣裳。
蒼花不曉神靈意,扶顛始知籌策良。
殊錫曾為大司馬,老儒不用尚書郎。
朝廷袞職誰爭補,正想氤氳滿眼香。
松影碧搖搖,無風亦自濤。
寒花隨澗落,細路入峰高。
云動低依客,煙深遠唱樵。
岳青九面外,此地足誅茅。
飛揚萬里脫籠樊,
韝上生涯不耐煩。
卻笑雄心如餓虎,
忍將同類肆鯨吞。
日長深院垂簾幕。夕陽芳草愁心擱。才換夾衣裳。輕紅杏子衫。
匆匆春去候。人病偏消瘦。不敢斂雙蛾。含顰對鏡多。
濛濛濕翠滿重湖,一棹中流乍有無。
涼意十分歸枕簟,秋聲幾點到菰蘆。
水花帶雨弄姿態,風柳牽船成畫圖。
我與鷗盟幸無負,笑他堀堁羨莼鱸。
洞里百花,洞外錦霞,采藥真生計。便千年,高臥翠微中,再相傳桃源天地。石方床蘧蘧睡足,松泉互引,不曉紅塵世。任道述黃農,教通棲導,真人大笑不已。
卻俗緣未了復驅饑。況嫁娶都完更為誰。編草為裳,披發自覆,先生倦矣。
自初向塵中著腳,曾與青松誓。困芒鞋也,懷猿憶鶴豈無淚。千里外家山,煙云飄渺,容成去后無碑記。六六奇峰,洞天三八,年來直西南視。
已擔頭卷軸足堪清,憩笑竹里高人,總好名、仡然箕踞何庸避。從今翛脩徑往,酌水餐松子。遙聽半嶺,悠然振響,異哉嘯兮處士。
霎時黃海涌波濤,但漫天、云蒸霞起。
蕭瑟苕溪上,驚危狴戶余。
已寬沈命法,愿讀活民書。
呼吁情原迫,倉皇計亦疏。
仰懷虞內史,私米恤窮閭。
云關深掩裂荷衣,卻著青衫扈六飛。雁蕩峰前瞻使節,一星還旁紫垣歸。
名山無復見金堂,盡日蒼巒對夕陽。還向江城動悲思,背人驚雁兩三行。
雪壓雙林樹,
風號萬籟寒。
瞿曇曾入滅,
衲子眼難瞞。
我昔蓬萊侍列仙。夢游方悟絆塵緣。
青春放浪迷詩酒,黃卷優游對圣賢。
嘲水石,詠云煙。乘風欲往思泠然。
要知昨夜方壺景,只在蕓齋杖屨前。
墻角蚊雷喧甲夜,濕星昏昏出云罅。
臨堂仰占久嘆咤,懸知龍君未稅駕。
行人困苦泥沒胯,居人悲啼江入舍。
便晴猶可望秋稼,努力共禱城南社。
羽籥分曹映幕油,筵間暫許寄雙眸。瑟傳清廟?文思,舞愛韶箾象德休。伴呂亡齊終放遠,離騷懷楚合兼收。從伶莫浪移宮羽,座有高人舊姓周。
午筵剛見續膏油,舞佾真便豁醉眸。季子賞音心苦晚,孟公留客意忘休。歌殘雅頌猶馀韻,調入伊涼亦漫收。豈是腐儒偏好古,由來先進亦從周。
夜深客子移舟處,兩兩沙禽驚起。紅衣入槳,青燈搖浪,微涼意思。
把酒臨風,不思歸去,有如此水。況茂林游倦,長干望久,芳心事、簫聲里。
屈指歸期尚未。鵲南飛、有人應喜。畫欄桂子,留香小待,提攜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夢,略曾如此。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道月明千里。
旭日初升曉霧開,洞庭波起斷頭臺。不堪回首當年事,贏得功成血戰來。
歸心如箭系舟難,滿載豪情渡岳關。此去長沙知未遠,好攜朋舊話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