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尉山房
行看一水來天目,坐見千峰涌太湖。
啼鳥不知游客至,閉關惟有定僧孤。
鏡中水月俱清寂,象外煙云乍有無。
勝地久懷來較晚,買山真欲辨青蚨。
行看一水來天目,坐見千峰涌太湖。
啼鳥不知游客至,閉關惟有定僧孤。
鏡中水月俱清寂,象外煙云乍有無。
勝地久懷來較晚,買山真欲辨青蚨。
行走間見一條溪水從天目山蜿蜒而來,靜坐時望千萬峰巒如向太湖奔涌而去。啼鳴的山鳥不知有游客到來,閉關修行的只有孤寂的坐禪僧人。水面如鏡映著清寂的水月,超越物象的煙云忽隱忽現。久懷向往的勝境今日來遲,真想用錢財買下山林長居。
鄧尉山:位于江蘇蘇州西南,以種植梅花聞名,為江南名勝。
天目:天目山,位于浙江西北部,分東、西天目,因兩峰對峙如目得名。
定僧:指坐禪入定、心無旁騖的僧人。
鏡中水月:水中月、鏡中像,佛教常以此喻虛幻空明之境。
象外煙云:超越具體物象的云霧,指若有若無的悠遠意境。
青蚨:古代對錢的別稱,傳說青蚨母子血可粘錢,故代指錢幣。
鄧尉山為江南著名山水勝地,詩中或作于詩人游覽鄧尉山房時。彼時詩人觸景生情,既為眼前清寂山水所動,又因久慕其名卻遲至而感慨,故生‘買山’隱居之念,反映了清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向往與避世情懷。
此詩以鄧尉山房為中心,描繪周邊山水勝景,通過動靜、虛實的細膩描寫,展現清寂悠遠之境。詩中既含對自然的贊美,亦表隱逸之愿,語言工整清新,是清代山水詩中描繪江南勝景的典型之作。
梅華開滿樹,誰與共襟期。有客猶千里,無人寄一枝。江南天欲雪,歲晚子何之。愁殺黃昏月,孤唫立水湄。
彼二子兮以藝相崇,得一理兮其心則同。運斤在手誠可懼,堅立不動神之雄。
瀟灑山林慣雪霜,不同桃李競芬芳。何緣作得春風夢?一夜吹香到玉堂。
疏筍籬邊正脫繃,故山清處便宜行。鏡湖他日應屬我,好向湖邊訪四明。
羈客語蕉林,何恨不開心。豈緣風敗葉,懶向日舒陰。參差煙靄內,舒卷入交襟。氣拂炎州冷,聲浮雨夜深。葵陽千載意,竹露此時沉。由來招隱物,啟事莫相侵。
平空燃雪,欲罪世之因果結。暗夜癡形,蘭若庭前佛火青。何來淡月,不忍這生香色滅。便作魂歸,任意聽風繼續吹?
百官供帳紛營營,夕陽亭西誰遠行?充閭之子專閫鉞,仗節萬里西南征。結婚一語聾天耳,既鑿兇門行復止。衛家五美空善評,奸謀仍落三豎子。君不見鬼公怒攝項城軍,殘喘聊延衛府勛。枯木劍鋒金屑酒,天刑猶脫廣成君。
明星欲落開縣城,千峰萬峰初雪晴。源泉亂石涓涓溢,削壁孤云裊裊生。估客深穿猛虎窟,樵夫習傍翠巖行。仙門屹立三潭水,玉鯉空懸一線情。
造化真奇絕。問何年、天崩地聳,異峰雄崛。險境登臨回望處,四顧茫然無物。訝巨石、飛來天末。一柱沖霄云海畔,料難憑、巧匠能工設。空嘆罷,共誰說。清游最是春時節。喜同儕、守身如玉,俊懷如雪。已分風騷馀我輩,不忝唐筋宋骨。持正道、此心同結。殘劫百年渾未已,慣長宵、猛志難消歇。山化戟,刺天裂。
百萬良家白羽中,驅除南北羨雄風。坐收貔虎無雙策,誰擅麒麟第一功。帶礪河山新氣象,旂常社稷舊精忠。遙憐抗疏黃門日,折檻長留玉陛楓。
一樹瓏璁凍欲流,碎攢紅玉上枝頭。香分醽醁春誰釀,光映珊瑚夜未收。端謝仙人云外掌,思沾暍者道傍喉。不知造化真何意,獨憑闌干玩未休。
不因鐘子獨知音,山水徒然托意深。千古高風招不返,傷心弗忍撫瑤琴。
象罔得來還失了,寒齋拾去閟藏之。臨行此物猶難忍,不付他人付二兒。初祖西來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世間盲漢渾忘卻,誤向驪龍頷下尋。
屹然全似魯靈光,虎跱龍蹯狐兔藏。處世心同羊叔子,立朝歲比郭汾陽。止將文酒銷戎隙,懶把笙歌貯畫堂。擬報國恩歸未得,夢中常到午橋莊。
燈下翻箱篋,何如我亦貧。笑持裘一襲,捐獻與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