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月夕
蒲觴飲罷不成歌,
閒步林陰愛綠莎。
記取長塘初五夜,
月明偏傍屋西多。
蒲觴飲罷不成歌,
閒步林陰愛綠莎。
記取長塘初五夜,
月明偏傍屋西多。
飲完端午的菖蒲酒,卻無法唱起歌;悠閑地漫步在林陰下,喜愛那綠色的莎草。記得長塘的五月初五之夜,明月的清輝偏偏在屋西格外明亮。
蒲觴:菖蒲酒,端午節習俗飲用的藥酒,以菖蒲浸酒而成,有驅邪避疫之意。
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細長,此處指林陰下生長的綠色草類。
長塘:具體所指待考,可能為詩人記憶中的某處池塘或地名,代指端午夜活動的場景。
初五夜:即端午節夜晚,農歷五月初五,傳統節日中驅邪、祈福的重要時刻。
此詩當創作于端午夜晚,詩人飲罷習俗中的菖蒲酒,因興致未及放歌,轉而漫步林陰,觸景生情,回憶起往年長塘端午夜的月景。詩中或反映詩人當時閑適的生活狀態,以及對傳統節日中自然與人文交融之景的敏銳觀察。
《端午月夕》以端午夜生活為背景,通過飲宴、漫步、憶景三個片段,刻畫了節日里的閑適心境與細膩的自然觀察。詩中無宏大敘事,卻以小見大,展現了傳統節日中平凡生活的詩意,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兩澗松聲琴筑哀,水邊亭子酒壺開。千年海鶴遼東去,萬里灤江天際來。沙路連城白似雪,山光過雨碧于苔。夷齊餓死脩名在,凜凜清風被草萊。
出得城來事事幽,并知春色上枝頭。一年好處君須記,江上行人空自愁。
蒼華換白。笑老如負債,雙鬢催客??屠锵喾?,漫說還家,兒童那個相識。青青鏡里宮花顫,尚記注、春明仙籍。算幾年、便賦睢陵,一派亂絲愁織。公道而今盡矣,貴人試照影,曾否饒得。短不勝簪,瘦不禁梳,強刷膠青何益。潘郎一笑翻相慰,盡剃作、山僧風格。況盡多、年少朱門,不見者般顏色。
空林煙火夜,茅宇暫幽棲。缺月低松杪,流星墮嶺西。浩歌當綠酒,逸興在丹梯。不見功名客,飄然獨杖藜。
城東柰有辟疆園,座上能虛北海尊。慣見漁樵談勝事,忽驚車馬駐深村。林風不厭吹烏帽,瀑水尤宜落綺軒。最喜年豐禾稼熟,野人含哺頌君恩。
薰風江上棣花開,醉倚蘭橈首重回。孤影卻隨南雁去,尺書還附北鴻來。
陽華山水自雙清,況弄朱弦金石鳴。我是行人那敢聽,恐翻別調作離聲。
諸父紆組綬,翁媼被封爵。盛年得逢此,光耀殊不惡。
第三筵開在蓬萊,丞相行杯不放杯。割馬燒羊熬解粥,三宮宴罷謝恩回。
年來雙目厭紛華,獨上西樓日欲斜。幽鳥有情啼苦竹,畫船無事艤荷花。吳天半出云中樹,越嶺初橫雨后霞。惆悵倚欄人去后,一竿明月屬漁家。
重泉冥漠隔知音,從此交期夢里尋。颯颯悲風天外急,離離芳草墓前深。千秋獨抱亡琴痛,萬里空懷許劍心。杯酒他年澆白骨,北邙松柏恐成林。
杯酒都門送獨歸,不堪臨別思依依。一霜薊北衣全薄,八月淮南雁正飛。官列部曹無抑畏,班聯鹓鷺有光輝。丈夫樹立應須早,毛發鏡中容易稀。
國是當時總是非,強將商鞅作皋夔。莫言天變渾無畏,不見雷轟黨籍碑。
黃云壓地雪浮浮,虛館開觴散客愁。白發驚心催短景,蒼江入夢問扁舟。時危每羨檀公策,志大空懷杞國憂。翻憶少年疏放處,春風歌舞醉紅樓。
萬古蕭條楚水西,步尋斜徑到寒溪。行人將底酬春色,一絕清詩手自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