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次楠木塘
月隱前峰霧不開,
杉林十里路縈回。
多情楠木塘邊水,
相送行人出嶺來。
月隱前峰霧不開,
杉林十里路縈回。
多情楠木塘邊水,
相送行人出嶺來。
月亮隱沒在前峰,霧氣彌漫難以消散;十里杉林環繞,道路曲折蜿蜒。楠木塘邊的溪水充滿溫情,一路陪伴行人走出山嶺。
次:停留,這里指途中暫歇。
縈回:盤旋往復,形容道路曲折。
多情:擬人手法,賦予溪水以人的情感。
相送:此處指溪水伴隨行人前行。
此詩應為詩人旅途早行時所作。描繪了清晨經過楠木塘時的所見所感,反映了古代行旅中人與自然相伴的常見情境。
全詩以早行視角,截取山霧、杉林、溪水等典型意象,通過擬人手法賦予自然以溫情,展現旅途的詩意與親切,語言質樸而富有畫面感。
書窗媚幽獨,萬竹真我儀。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時。
斐亹弄月陰,挺拔出風姿。鳳吟逐神鬰,春筍效珍奇。
山林足膏雨,土脈潤以肥。震雷搖蟄虺,千根同發機。
迸芽帶珠露,裂地拆伏龜。開窗見羅列,繭栗出扶藜。
艱難或避石,奮逸或攢籬。森森麞鹿角,重重虎豹皮。
地力既莫御,天工亦不遲。志氣凌青云,風節比伯夷。
詎容薦清酒,但可供清詩。呼童竊取小,不敢言饞饑。
含殼全其真,活火湯瀹之。知心三兩人,一樽留晚曦。
錦?去什襲,玉版參吾師。似為傷惻隠,直是慰肝脾。
幾為造化盜,何必鄰童窺。作橋周曲意,煮簀又何癡。
惟應厚墻壁,高插數丈籬。護成碧瑯玕,長似冰玉兒。
吾聞北人說,洛下價不低。千金買一束,掉頭更還疑。
南方信多此,吾黨苦不知。入山三尺童,俄頃滿檐歸。
作羹厚于菜,入市賤如泥。敢為此暴殄,只為不思惟。
昔在燧人前,真風猶未漓。人間珠抵鵲,天下鳳為雞。
南方即此寶,南人獨爾迷。朝吟淵明菊,夜誦首陽薇。
悠悠今古人,無復知德希。
又說風塵起,人來似水流。
饑窮余此地,嘯聚是何州。
野白荒荒闊,云橫莽莽浮。
相逢問田父,未可賣耕牛。
昔日相逢面如雪,今日相逢面如鐵。
人生年少得幾時,動作風塵十年別。
十年別久未為惡,頻見亦無年少樂。
寒棲夜雨金瑣夢,故園春風白袍客。
雕鞍駿馬紛紛來,西城亂花春漸開。
與君追逐覺老丑,一笑且醉高陽杯。
相逢得醉今日好,醉眼相思還易老。
只圖留君日日醉,醉里忘卻江南道。
夷齊棄封國,虞芮讓閑田。
如何后世士,尺寸事爭喧。
鄰居有愧恥,況復兄弟間。
掩卷三嘆息,古風何時還。
春風顛狂卷地起,吹動江城寒劫灰。
江城千家丹碧窟,過眼不復余樓臺。
九辀燭龍竟為爾,六尺海鴟安在哉。
平原無人金谷散,惆悵東門歸去來。
雨色今夜別,映門白鮮鮮。
隃知萬古月,自在最高天。
天高無陰晴,月亦無虧圓。
中間隔云霧,頃刻變態千。
惟當自作樂,上界豈我憐。
接竹風撼郭,倒尊水號川。
狂歌眺渺莽,恐有浮槎仙。
君不見明州城中日月湖,縈藍繚白如畫圖。
良時樂游古亦有,何人破雪浮官廚。
金猊暖壓紅氍毹,紫貂醉拂青珊瑚。
麈尾高懸前唾壺,使君霜髯雙臉朱。
同時僚客總豪秀,陸池閬苑羅仙儒。
名談鋒湊初不惡,安得玉人歌縷珠。
似聞州民喜公出,終日繞岸狂歡呼。
淫弦濁管何足道,入耳得此成真娛。
城尖數峰大糢糊,山郭何路通樵蘇。
年年臘前得三白,樂歲仍然多餓夫。
定知新年稍安樂,風流使君江左無。
蠅頭蝸角總虛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問蒼生。
書窗掩月雞同夢,琴室臨溪魚識聲。
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盡堪刑。
種樹莫種垂楊枝,結交莫結輕薄兒。
楊枝不耐秋風吹,薄交易結還易離。
君不見昨日書來兩相憶,今日相逢不相識。
不如楊柳猶可久,一度春風一回首。
??驥今失群,亦自矜趫騰。
俛仰歲時久,帖然困蚊蠅。
豪鯨逸其穴,天水成滄溟。
豈無魚鼈交,望望為所憎。
物理有翕張,達人同廢興。
幸無怵迫憂,聊復曲吾肱。
夏蟲聲漸微,秋蟲聲漸繁。
微物何所知,時至不得閑。
嗟我鏡中發,亦復就凋殘。
凄然雜憂患,霜風埽茅菅。
反不如彼蟲,自得草莽間。
所以達生士,逃名在空山。
客居雖云樂,不如早知還。
自是斯民手,全成此世身。
片言含展席,一室見經綸。
德業空成己,詩書止事親。
但贏千載內,一樣不無人。
江海悠悠不為名,年深識盡世間情。
于人有信惟潮候,去處無嗔是鵲聲。
新欲收書添累重,舊曾學劍向財輕。
如何此日投閑跡,又結精廬傍古城。
仁心憂萬世,出語豈能無。
擬之而后言,一字一明珠。
萬化必有成,大中在方策。
淵泉端有自,聰明達天德。
同堂合席分汝爾,況乃邈然千萬里。寸總不知從何來,一夜擁衾八九起。
井田未復思扣閽,忍見秋夏田無水。甘霖才是渴者飲,何事驕陽驕不止。
旄倪奔走緣木求,惟有氣龍尚循理。焉知天心不廣大,無愚無智皆如子。
拜泥禱偶都不問,銜石移山良可喜。云飛風起作氣勢,野霧山昏醞甘美。
三朝遂作渰渰萋,一點一粒不勝紀。吁嗟爾輩何惜命,歡呼噎嘔舞欲死。
有身安得不求生,天地之心固如此。草茅藜藿有一策,堯舜是亦人而已。
端居廊廟同此身,及人及物唯推己。宮中圣人念民物,春不折柳漱避蟻。
論道燮理豈不知,一夫不獲古所恥。三年耕有一年食,堯水湯旱無死徙。
有民心也為民謀,此道如砥直如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