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九首 其八
妙音觀世音,
具足神通力。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妙音觀世音,
具足神通力。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具有微妙法音的觀世音菩薩,圓滿具備神奇廣大的能力。十方所有的國土世界,沒有一處佛土不顯現其身影。
妙音:指觀世音菩薩以微妙音聲演說佛法,令眾生得聞解脫之音。
觀世音:即觀音菩薩,佛教中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特征的菩薩,能觀察世間眾生音聲而尋聲救苦。
具足:圓滿具備,完全擁有。
神通力:佛教術語,指超自然的神奇能力,如變化、分身、遍在等。
十方:佛教用語,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十個方向,代指整個宇宙空間。
剎:梵語“剎多羅”的簡稱,意為佛土、國土,此處指眾生所在的世界。
此為佛教偈頌,多為修行者或佛教學者用于贊頌佛菩薩、闡釋佛理的韻文。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偈頌通過描述其“妙音”“神通”“遍在現身”的特質,宣揚其救度眾生的愿力與能力,反映了佛教“眾生平等、普度有情”的核心思想,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屬佛教文化中常見的贊頌主題。
全詩以簡潔語言贊頌觀世音菩薩的妙音與神通,強調其遍在十方、無剎不現的救度精神,是佛教偈頌中典型的菩薩贊,體現了佛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理念,具有通俗化傳播佛教信仰的功能。
梁王閣榭水中央,烏鵲雙星帶五潢。跨海虹橋三十里,廣寒宮殿夜飄香。碧雞金馬古梁州,銅柱鐵橋天際頭。試問平滇功第一,逢人惟說潁川侯。化城樓閣壯人寰,澤國封疆鎮兩關。云氣開成銀色界,天工斲出點蒼山。葉榆巨浸環三島,益部雄都控百蠻。神禹導河雙洱水,武侯征路七星關。沙金海貝出西荒,桃竹橦華貢上方。香象渡河來佛子,白狼槃木拜夷王。碉房草閣瞰夷庭,側島懸崖控絕陘。雞足巳窮章亥步,鷲頭空入梵王經。孤戍平沙望大荒,邊愁海思入滄茫。帝鄉東北仙云隔,?道西南媚景長。昆明池水三百里,汀花海藻十洲連。使者乘槎曾不到,空勞武帝御樓船。湖蕩魚蝦晨積場,市橋燈火夜交光。油窗洞戶吳商肆,羅帕封頤僰婦妝。蘋香波暖泛云津,漁枻樵歌曲水濱。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煮海鹺郎暝漉沙,避風估客夜乘槎。雪浮粳稻壓春酒,霞嚼檳榔呼早茶。海濱龍市趁春畬,江曲魚村弄晚霞。孔雀行穿鸚鵡樹,錦鶯飛啄杜鵑花。
北水奪寒峽,回回千里來。溯流三折入,鑿翠一門開。阮徑蕪隨沒,禺祠筠可材。添衣夜多警,猿噭有余哀。
孤杖千峰病起時,江山如此更何之。三年奔走風塵暗,九日登臨草木衰。樽酒相逢人去遠,鄉書不至雁來遲。八溟秋色真寥廓,極目蒼云有所思。去年獨酌臨滄海,今日相攜上翠微。寒菊向人如有待,故園何日可言歸。云連溟漲三山遠,風掠巒嵓萬木稀。多病不堪頻北望,干戈空使淚沾衣。
世事悠悠等逝波,休教清景任蹉跎。百年幾遇看山興,九日還同載酒過。掛月臺前云可席,宿猿洞口鳥能歌。群公自有飄然興,謾說參軍逸氣多。
情緒惡。強寫回文文屢錯,珠淚汪汪閣。瘦腰圍如柳弱。多少春愁銷卻。夢拍闌干嗟命薄。悔殺當時諾。
龍沙漠漠轉多艱,憔悴風煙未解顏。帳下青羌凄夜月,軍中白馬向邊關。天橫沙鹵分疆界,地盡窮荒接萬山。長路何人問行役?鐃歌高唱雪中還。
苑柳宮花取次荒,美人脂粉尚留香。頻年落拓塵襟黦,來試華清第一湯。
日華生曲沼,昨夢去東軒。露雨出深草,禽花雜一園。妝馀唯拂卷,繡里更看山。萱葉如長帶,蘋英似小鈿。何時話離恨,雙笑北堂前。
飛云頂下見羅浮,五色珍禽繞石樓。行過鐵橋猿嘯罷,稚川丹灶冷颼颼。
青山咫尺不容看,豈是山靈意有難。定自知儂坐詩瘦,故令空霧作漫漫。
安輿遍西北,丹旐歷江湖。存沒終無憾,哀榮兩得俱。新封崇馬鬣,馀福薦浮圖。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三十年前事,記童年、章華曾作,屈平高弟。家本寶華山下住,門映石湖荷芰。有一帶、疏軒曲砌。憶得危崖騰健鶻,咽秋燈、夜半歌山鬼。風乍刮,鬢成猬。凄涼閱盡人間世。看多少、經堂書庫,拆為馬肆。舊日生徒今亦老,相對賢門佳婿。更似舅、魁然無忌。且盡君家黃菊酒,論人生、一醉為佳耳。西州慟,成何濟。
我慕水中蓮,慕其心獨苦。清泉知汝深,相照各無語。
山林堂總好,六十有馀年。轉變人常爾,興亡事亦然。僧廬雖一坐,道院尚相連。彈指三家住,蒼茫起白煙。山林君已得,丘壑我猶居。地在名徒換,年深景自如。舍人詩可玩,丞相事堪書。領略無輕負,交游本未疏。
了身何似了心休,了得心兮身不愁。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