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響泉叔父九月七日游惠山韻二首 其一
縱目清秋宇宙寬,
五湖浩蕩一漁竿。
勝游到處疑飛屐,
新句拈來似彈丸。
吳岫云停看尺咫,
蜀山翠掃憶千盤。
如今好作林泉主,
茶雨松風草閣寒。
縱目清秋宇宙寬,
五湖浩蕩一漁竿。
勝游到處疑飛屐,
新句拈來似彈丸。
吳岫云停看尺咫,
蜀山翠掃憶千盤。
如今好作林泉主,
茶雨松風草閣寒。
在清秋時節縱目遠望,天地顯得格外開闊;五湖的水勢浩蕩,我仿佛手持漁竿的漁人。這次快意的游覽,腳步輕快如飛;新得的詩句流暢圓轉,像彈丸一樣自然。吳地山巒上云氣停留,看似近在咫尺;蜀山的青翠如被掃過,讓人回憶起盤旋的路徑。如今正好做這林泉的主人,在茶雨松風的草閣中感受清寒。
縱目:放眼遠望。
五湖:泛指江南水域,此處或指太湖流域的湖泊。
飛屐:形容腳步輕快,化用謝靈運登山穿木屐的典故。
彈丸:比喻詩句圓轉流暢。
吳岫:吳地的山巒。
蜀山:指惠山附近的山。
林泉主:山林泉石的主人,代指隱居高士。
茶雨松風:品茶時的細雨與松間風聲,形容清幽環境。
此詩為作者與叔父響泉于九月七日同游惠山時所作和韻詩。時值清秋,二人游覽山水,觸景生情,即興和詩以記此次勝游,表達對自然與隱逸生活的感悟。
詩中描繪清秋游惠山的所見所感,以開闊的視角與細膩的筆觸展現自然之美,尾聯點明對林泉生活的向往,語言流暢,意境疏朗,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記游佳作。
碧天搖落瓊花片,太極根荄豈有垠。柳絮也應擅才調,隔簾尤有看花人。
簾下吹灰倒入霜,謾勞仙術試淮王。可憐青女云鬢濕,坐對黃花客鬢蒼。詞賦千年誇赤壁,琵琶終夕怨潯陽。參橫未肯停緗管,猶憶前身是謝莊。
曉起進蘭橈,東行水國饒。湖連天共遠,日出霧全消。獨鶴凌風舉,群鷗逐浪飄。柳村看漸近,青幔映河橋。
詩教拿來用處多,不傷不怒不翻波。寡人不喜憂民杜,愛聽溫柔妾婦歌。
燕寢風清晝漏長,愧公延我讀書堂。此日偶同元凱癖,他年倘憶鄭公鄉。
旌旆遙離瀚海間,特勤指顧在天山。但憐舊字無人識,一沒滔滔終不還。鴛鴦海上驚飆疾,虎首山邊望祀空。尚有閒田待周質,壁間何日掛刀弓。霜原莽野走群豪,森列戈兵洗怒濤。空谷猶傳齊克爾,天園但隔磧沙高。寒矢周遭齧骨來,青春歲歲葬枯荄。流人曾泣邊城菊,蕭殺祗今無處開。羌笛悠悠聲已歇,紅歌處處蕩軍屯。漢兒坐壁閑無事,但把犁鋤望玉門。婕妤堪擬漢家班,歌賦洋洋集鳳翰。法曲遺音傳十二,雄聲朔野鴨兒看。
柳花飄盡荻芽長,艇艇魚苗有數筐。日晚江光看漸遠,販兒燈火下瀟湘。
餞歲江梅老樹邊,每逢佳處輒犁然。吟風弄月成勞績,種藥移花當貿遷。心事細評無此日,春風長健有明年。更期人日連頭去,酬此青蘋木末天。
長鋏歸來莫怨嗟,季鷹招約在煙霞。滿江瑟瑟秋霜里,一樹丹楓是酒家。
槐之云兮團團。欲雨不雨兮其陰夏寒。彼世之人兮汗馬未乾。吾方高枕兮南柯夢還。
圣皇御天敷化理,民安物阜天心喜。九重垂拱萬方寧,唐虞熙皞真堪擬。維時隆冬臘日后,同云陰陰遍遐邇。一夕天風吹雪花,漏徹更闌還未已。初疑巽二先驅來,呼號奮發如奔雷。忽然夜深萬籟寂,六花片片空中開。朝來碧空澄霽色,寒光恍映瑤階白。瓊樓玉宇粲相輝,積素晶瑩連四壁。趍朝矚目縱遐觀,蓬萊宮闕凝清寒。由來三白為佳瑞,自是陰陽葉和氣。方今何幸際明時,謳歌擊壤無休期。嘗聞治世已歆慕,況乃于今親見之。我皇登三仍邁五,圣德歸功在匡輔。賡詩愿奉萬年歡,永享天心符圣祖。
可殺歸云也愛山,夜來都宿好山間。偶看一絮翩然起,引得崩騰相趁還。三足鴉兒出海東,飛光一朵染天紅。只銷半點歸云動,立地濛濛暗太空。坐看山頭托宿云,一云才動萬云奔。霍然散作千村霧,遠處昏來近處昏。
柏臺清晝鳥聲閒,影落高梧夏日寒。且喜輕陰天際斂,開門咫尺見南山。
寒迎初雨晝陰連,草舍蕭疏意慘然。世態備經方自悟,秋丹結盡竟誰憐。可堪物節催雙鬢,又見風花似去年。湖海生涯興不淺,如君風骨故天緣。
玉田金界夜如年,大地人間事幾千。萬籟蕭蕭微不辨,露繁霜重月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