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黃提舉震三章 其二
文弊莫如今,
獨存師古心。
汲深六經海,
茹實百家林。
公有傳賢筆,
私無諛墓金。
晚年北山北,
誰識醒中吟。
文弊莫如今,
獨存師古心。
汲深六經海,
茹實百家林。
公有傳賢筆,
私無諛墓金。
晚年北山北,
誰識醒中吟。
文章的弊端沒有比如今更嚴重的了,只有您保留著師法古人的心意。您深入汲取六經的精髓,咀嚼百家著作的精華。您有記載賢能的文筆,私下卻沒有為求墓志而收受的錢財。晚年居住在北山之北,誰能理解您清醒中的吟誦。
文弊:文章的弊端、流弊。
師古:師法古人,指繼承古代優秀的文學傳統。
汲深:像從深井取水,比喻深入汲取。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茹實:咀嚼精華,比喻深入研習。
百家林:指諸子百家的著作,形容學問廣博。
傳賢筆:記載賢能之士的文筆,指公正記錄人物的史筆。
諛墓金:為替人撰寫阿諛奉承的墓志銘而收受的錢財,此處指黃提舉不貪此類錢財。
北山北:概指晚年隱居之地,或具體地名。
醒中吟:清醒時的吟誦,與“醉”相對,喻指理性、深刻的思考與表達。
此詩為作者哀悼黃提舉震而作。黃提舉震生平不詳,“提舉”為宋代官職名,推測其為有學識、有德行的官員或學者。詩中提及“晚年北山北”,或作于其晚年隱居期間或去世后,旨在通過追憶其學問、品格,表達追思與贊頌。
全詩緊扣“挽”字,從文學追求(師古、治經)、為人品格(正直、廉潔)、晚年狀態(隱逸、清醒)三方面刻畫黃提舉震的形象,既展現其“獨存師古心”的文化堅守,又突出“私無諛墓金”的道德高潔,是一首情感真摯、人物鮮明的挽詩佳作。
舉世紛紛游與惰,始信工商國之寶。吾所憑依吾自為,富以其鄰終不保。雨里胼胝有幾人,當時肝膽兩輸囷。至今指點龍華塔,手障橫流要此身。
長夜齋居將寸誠,堅冰分至荷高情。積陰經日寒猶凜,華潔非礱炯自明。掬取已看炎燠解,嚼馀頓覺燥心平。虛亭相對無塵俗,應與襟懷一樣清。
離離遠村落,晴不見炊煙。秋水漲無岸,野舟撐入田。天留新稼穡,人戀舊山川。不待鴻飛定,西風已肅然。
規殿沉沉,葉氣旼旼。明章婦順,表正人倫。躡是左墄,暨于中庭。尚宮顯相,罔有弗欽。
風前雙鶴舞金衣,來送新詩過竹扉。逸響琤瑽鳴玉脆,雕章飄絕朵云飛。
賤賣番麻貴買紗,鴛機不解織云霞。衣成且喜能勤浣,挈出清波無點瑕。
看洞天佛地,秋氣爽,濕衣寒。對九鎖峰高,擎天一柱,壯觀杭山。巖前。舊遺仙跡,幻云根、直作畫圖看。多少喬松古木,真如舞鳳飛鸞。西風匹馬夕陽殘。行路肯辭難。便乘此清游,欲尋仙去,心與身安。班超侯封萬里,笑虛名、牢落滿人間。試問潺潺流水,無心爭似云間。
歲暮景氣乾,秋風兵甲聲。織織勞無衣,喓喓徒自鳴。商聲聳中夜,蹇支廢前行。青發如秋園,一剪不復生。少年如餓花,瞥見不復明。君子山岳定,小人絲毫爭。多爭多無壽,天道戒其盈。
身膺宰輔與朝郎,蓋世功名勢莫量。自性彌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敵無常。
擁石池臺,約花闌檻。
岳岳我先祖,慕親厭華軒。清冷玉堂夢,夜夜蒼梧煙。長歌明發篇,浩嘆京國年。耿耿永不寐,四世澤未湮。浮天屈原水,浩蕩孤舟前。小子來何暮,落日空蒼然。言采澤下蘭,還復上修門。千春白云望,不昧舟夜魂。
渺渺洪流泛使航,蕭蕭寒日淡無光。平沙依約云橫渡,短楫飄搖風滿裳。水底魚龍時嘯舞,望中鳶鳥沒蒼茫。天書玉節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
仙扉曉更寂,香靄石狻猊。日出松杉外,風來殿角西。筼筜沐霧濕,薜荔壓墻低。林下非無趣,浮生萬不齊。
德隆位尊,禮厚文縟。乃篆斯金,乃鏤斯玉。群公盈門,執事有肅。愿言保之,永鎮坤軸。
冥冥心地外參寥,淅淅松梢掛飲瓢。揮麈縱衡忘孔墨,寄聲邂逅得劉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