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召將至京二首 其一
春明一別老滁山,素食空添兩鬢斑。
新命忽傳天上至,孤蹤猶似夢中還。
身依日月逢更化,職忝夷夔愧押班。
便合彈冠向明發,五云深處覲龍顏。
春明一別老滁山,素食空添兩鬢斑。
新命忽傳天上至,孤蹤猶似夢中還。
身依日月逢更化,職忝夷夔愧押班。
便合彈冠向明發,五云深處覲龍顏。
自京城一別,我在滁州的山水間漸入老年,清素的飲食只徒然添了兩鬢斑白。忽然傳來朝廷的新任命,如從天降,我孤獨的身影仿佛在夢中回到京城。身傍帝王,恰逢政治變革;愧居高位,難比古代賢臣。理當整冠,黎明出發,到五云繚繞的深宮朝見君王。
春明:唐代長安東城門名,此借指京城。
滁山:滁州的山水,歐陽修曾任滁州太守(1046年)。
素食:清素飲食,指在地方任職時生活簡樸。
新命:指宋神宗召其還京的任命。
日月:喻帝王(神宗)。
更化:政治變革,指神宗初即位欲革新朝政。
忝(tiǎn):謙辭,有愧于。
夷夔(kuí):伯夷(舜時禮官)、夔(舜時樂官),代指賢能之臣。
押班:朝會時領班的朝臣。
彈冠:彈去冠塵,喻準備出仕。
五云:五色祥云,指帝王所在的宮闕。
覲(jìn)龍顏:朝見皇帝。
此詩約作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時神宗初即位,欲革新朝政,召62歲的歐陽修還京任翰林學士。歐陽修自慶歷新政后屢遭外放,此次奉召,既感皇恩,又因年邁與政治變革的壓力,心境復雜。
詩歌記錄了歐陽修奉召還京的歷程與心境:前兩聯寫離京外放的歲月與還京的恍惚;中兩聯表對新命的惶愧與盡職的決心;尾聯點明朝見君王的目標。全詩以平實語言展現老臣的忠謹,是理解其晚年心態的重要作品。
昔在杕膝下,拊頂稱佳兒。珠鳳已驗文,棋虎亦彰奇。所企自有立,名位豈足期。自從勝簪弁,顛隮逢百罹。握志壯室馀,薦名僅鄉司。逸足遠市肆,永愧英賢規。
記別宜城八載強,思君嘗夢在羹墻。淮陽應結耆英社,藜閣猶流太乙光。桃李春風欣灼灼,蒹葭秋水感蒼蒼。文章自昔追歐九,會有新書續舊唐。
年垂八百竟如何,終見浮生逐逝波。服御無人傳秘訣,道徬高冢謾嵯峨。
云散平明雨未涼,十三徽澀不成章。佳人微雪年年遠,芳草虔心寸寸長。青鳥三冬收短羽,雕車一夜走回腸。蠻箋認取平安字,始有情懷動酒狂。
冥冥子規林,蕭蕭綠楊路。白馬誰家兒,揚鞭西南去。去去知何為,不辭還濘苦。陰陽速相禪,乾坤幾新故。丈夫慎馳騖,出門已艱步。悠悠獨鳥沒,霧暗連村樹。
薊北承恩早,江南到日歡。稻香三堰熟,茗細二泉寒。臨帖開山笥,移舟弄釣竿。知君西笑后,還復向長安。
虛窗午坐邀談麈,小閣書函數帙塵。如夢野人溪鹿失,遠懷幽客海鷗馴。鋤煙壟外村炊析,襭藻池邊社酌新。疏雨綠陰垂柳岸,愴神先度一分春。
曬網白鷗沙,沖煙青箬笠。欸乃一聲長,江空楚天碧。
竹軒啟蓬扉,中有校書叟。扶筇抱古桐,來覓賞音友。蓮塘花亂開,香氣入戶牖。扁舟蕩蘭橈,載送百壺酒。山僧出古寺,杖钖競奔走。何如俯清流,笑飲拍銅斗。
落筆縱橫走電光,近臣時得賜云章。龍盤鳳翥皆天縱,渴驥驚蛇不足方。
濯清曾聞韓吏部,棲碧長懷李謫仙。欲識黃生清碧處,汪汪萬頃到臨川。
灑掃學者事,陳蕃胡不然。要令天下凈,端自室中先。掃地眼塵凈,焚香心境清。案頭時一炷,邪慮不應生。入政慚無學,還家更讀書。翻同小兒輩,相共惜居諸。秋興最難遣,詩懷如亂云。雖無少陵筆,一飯不忘君。我意豈在酒,銜杯聊樂天。客來同一醉,客去獨高眠。濫與金華講,賜沾龍鳳團。卻歸林下飲,更愧是粗官。光景老尤惜,忍銷枰弈間。娛賓欠絲竹,一局戰清閑。秋日更可畏,所宜惟暴書。反身還自笑,均是蠹書魚。園小日思涉,山高時欲登。老來疲腳力,興至策枯藤。山中久不雨,汲水欲何從。一夜井泉達,靈鰻恐是龍。花木正憔悴,秋陽那更驕。驅童綆深井,聊助化工澆。還舍八十日,三逢明月圓。停杯試一問,歸去定何年。既晚開何益,采之聊泛觴。書生自頭白,奚用泣馨香。可正宜頻覽,無塵亦自磨。少陵今老矣,功業欲如何。旱久井垂涸,汲多泉更渾。浚教泥凈盡,何患不逢原。
壯士軒昂非自謀,近臣當為國深憂。區區女子無高意,追念牛衣暖即休。
母儀婦道儼如存,多積陰功裕后昆。眼見銅章榮隊子,手攜銀鹿弄諸孫。一簪白發霜前操,萬灶青煙雪里村。只恐穹碑書不盡,更看旌表貴高門。
恒知北阮驕屠釣,怕與東風結夙期。次次將春埋葉冢,年年揭土起蘭蕤。孤懷與夢方楚些,雙淚改弦又粲兮。反覆之間蹄不住,更何閑去掇丹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