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譚府史若驥春日贛州之作因賦絕句八首奉答 其二
瀟灑譚郎玉不瑕,
解吟江上白桃花。
尚書點筆親題和,
幕下何人許共誇。
瀟灑譚郎玉不瑕,
解吟江上白桃花。
尚書點筆親題和,
幕下何人許共誇。
瀟灑的譚郎如美玉般無瑕,擅長吟誦江上的白桃花。尚書親自揮筆題詩唱和,幕府中誰人能與他一同稱夸?
譚郎:指譚若驥,府史(屬官)。
玉不瑕:玉上沒有瑕疵,比喻人品高潔完美。
解吟:擅長吟誦、創作詩歌。
尚書:此處或指譚若驥的上司,古代高級官員稱謂。
點筆:用筆書寫,此處指題詩唱和。
幕下:幕府之下,指官員的下屬機構。
此詩為作者對譚若驥春日于贛州所作詩歌的酬答之作。創作背景當為春日贛州,文人之間以詩唱和的雅集場景,反映了當時官場或文人間的交游往來。
全詩以簡練筆觸贊美譚若驥的才品與受器重,通過‘玉不瑕’‘白桃花’等意象凸顯其雅致,以‘尚書點筆’側面烘托其才名,是一首典型的酬和類絕句,體現文人交游中的相互稱賞。
了不知名姓,偶遇長安市。片語忽相投,歡然結生死。
陽剛負乾德,鐵石男子腸。云何婦女力,能任天地綱。剝極復乃生,理勝氣自降。所以君子心,表白工詞揚。
風瀟瀟,水灂灂,馬嘶燕都夜生角。壯士悲,刀拔削。徐娘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先王地下汗如雨,匕機一失中銅柱。后客不來可奈何,十三小兒面如土。擊筑復擊筑,壯士漸離重矐目。倉君倉君亦何為,博浪沙走千金椎。君不見鎬池君,璧在水,龍腥忽逐魚風起。于乎刺客死,君王不用買俠才,留取千金買方士。
笑菊欺梅。嫌蜂卻蝶,壓盡寒荄。月下精神,醉時風韻,紅透香腮。天工造化難猜。甚怪我、愁眉未開。故遣名花,凌霜帶露,先送春來。
少小從軍老病侵,鐵衣征戰歲年深。天寒野火燒荒塞,月黑山精嘯古林。千載干戈堪灑淚,三秋笳鼓數驚心。平沙亂草迷枮骨,漢武窮兵怨至今。
城郭綠筠鄉。露筱風篁。有時明月正中央。彷佛九嶷云氣下,湘楚茫茫。竹影好詞場。江上青箱。女兒君子各流亡。生事彈蕉羞左衽,行路難忘。
閩王鐵杖如楖栗,得自荒虛鬼神域。鞭笞蜑蠻今幾年,霧翳云蒸老蛟黑。腹中有篁如細泉,牙節宛轉聲鏗然。天生神物不虛棄,提攜萬里歸坡仙。坡仙騎鯨凌紫煙,海仙一去今千年。人間俯仰成今古,紛紛長物何須數。洛陽銅駝臥荊棘,昭陵石馬埋煙雨。百斛鼎,兩錢錐,小大用舍俱兒嬉。商顏鶴發一筇竹,何似凌煙功臣玉具高支頤。黃閣得君真耐久,扶持四海經綸手。會須拄到昆崙巔,九點青煙看九有。鐵耶杖耶吾不知,誠將道眼窺天機。一朝雷雨轟空陂,須防化作蛟龍飛。
馬蕭蕭。燕支山中風飄飄。風飄飄。黃昏寒雨,直是無憀。玉人何處教吹簫。十年不見心如焦。心如焦。彩箋難寄,水遠山遙。
糞火但知黃獨美,銀鉤那識紫泥新。尚無心緒收寒涕,豈有工夫問俗人。
颼颼飗飗風落木,淅淅瀝瀝聲撼竹。乾坤不夜起開關,一港玻璃四山玉。我所思兮渺中洲,幽懷欲寫誰與酬。世間馀子不足語,乘興徑上漁翁舟。未到山陰竟回棹,歘去驟來何草草。神交如必面相朋,逸韻高情一如掃。寧可一生無此人,不可一日無此君。襟期何必戴安道,玉立寒青自不群。
只履初從日本來,游方遠到鳳凰臺。誰知就里三千界,不著人間半點埃。白馬馱經隨杖錫,蒼龍臥缽起風雷。今朝又謁諸天去,花雨隨身出九垓。
在路日思歸,已倦風水艱。前經石門店,喜見西南山。憶我初去鄉,忽忽三十年。兒童盡成老,此鄰無復存。阡陌迷東西,甲第空毀垣。秋風落古木,方池榮夏蓮。倏忽驚世換,豈獨遇神仙。蕭蕭井西宅,白晝唯高眠。所欣無維執,貧賤何足嘆。
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兒才干一半兒濕。
玉霄山人通身酒,淋漓醉墨龍蛇走。偶然山邊行一匝,攬取云煙十之九。如何止分山半截,不謂此山可全有。歸來小立象山巔,俯視群山俱培塿。
小徑隱叢薄,危橋跨斷云。前林多少樹,霜葉落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