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王司訓八十
八十初分度,
康強見幾人。
瞳方仍轉碧,
發短任垂銀。
半子多朝貴,
諸郎有席珍。
投來簪紱久,
瀟灑出風塵。
八十初分度,
康強見幾人。
瞳方仍轉碧,
發短任垂銀。
半子多朝貴,
諸郎有席珍。
投來簪紱久,
瀟灑出風塵。
剛度過八十歲壽辰,如此健康強壯的能有幾人?您的眼睛依然明亮如碧,頭發雖短卻已斑白如銀。女婿多為朝廷顯貴,兒子們皆是優秀人才。您早已辭官退隱,如今超脫世俗,瀟灑自在。
司訓:學官名,明清時府、州、縣學的訓導,負責教育生員。
初分度:剛度過(八十歲)。分度,指度過壽辰。
瞳方仍轉碧:形容眼睛明亮有神,如碧色流轉。瞳方,指眼睛。
半子:指女婿,因女婿為女兒的丈夫,故稱“半子”。
席珍:出自《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比喻優秀的人才。
簪紱(zān fú):古代官員的冠簪和印綬,代指官職。
風塵:指世俗的紛擾事務。
此詩應為作者為王姓司訓(學官)八十壽辰所作。古代士大夫間常以詩祝壽,詩中既贊其高壽健康,又頌其家族興盛、超脫世俗,反映了當時文人社交中重視德壽、家族的傳統。
詩通過描寫王司訓八十高齡的康健之態、家族的顯貴人才,以及其辭官后的瀟灑,全面展現壽星的德壽兼備,是典型的祝壽詩,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突出傳統壽文化中對“壽、康、貴、逸”的贊美。
萊氏道已遠,懿妻德彌清。一遁囂煩趣,永契云壑情。祿位非所重,拂衣遂遐征。杳然從我愿,豈為物所攖。
花枝倦拗。紅陣和愁掃。簾外扶妝人俏俏。鏡檻瞥逢一笑。湘幃乍揭冰綃。近身花氣如潮。涼到一眉春月,夢痕綠上芭蕉。
竹館香銷,綠窗夢斷,嫩寒如許。倦整鸞釵,閑調箏鳥,教盡新吟句。又恐韶華容易去,撩起春愁緒。無聊卻被,半簾花霧,吹落絲絲雨。
一夜秋聲入洞房,朱弦調罷理清商。琴心自合相如識,可道旁人枉斷腸。纖手雙鬟一拍成,西風吹冷鳳凰城。忽驚塞雁天南起,彈到瀟湘第幾聲。
將身付銓選,乃奉蠻府檄。蠻語初未學,崄絕聞人說。進前退不可,信有難如棘。所賴使君賢,馀波能普及。
秋光皎潔逾前度,花影屏山。竹影屏山。香霧黏衣不覺寒。瓊樓玉宇知何處,坐到更闌。話到更闌。如此良宵再過難。
歸計先謀二頃田,辛峰浮翠尚湖煙。飛蟲高舉因投網,行蟻長征只慕膻。寥落酒星塵市外,縱橫劍氣草堂前。朝來凍霧滋階礎,又見莓苔綠簸錢。
榆錢莫買城南春,柳絲莫系城中人。
蒼皇徒步子孫隨,倒邑空城失所之。十日不通京國信,一燈誰憶上元時。大河難阻金人過,遠道休論鐵馬期。弭難九州宜祭鼎,慶云翔鶴誤聲詩。
玉腕枕香腮,紅蓮藕上開。
獨從冷地現繁華,百卉飄零菊有花。慚對扶疏三徑種,歸來陶令尚無家。
歌舫沿堤水拍平,桃花為扇玉為箏。六橋秋色如春色,猶向芙蓉十里行。
闌千百尺倚層霄,風景無端入望遙。島嶼勢從滄海斷,樓臺影落碧波搖。青山繞寺自千載,芳草緣城鎖六朝。吊古傷心吟未就,疏鐘殘照送歸潮。江南江北景無窮,都入危樓一望中。霸業荒涼天地老,山河盤踞古今雄。丹陽雨至云連樹,瓜步潮平浪拍空。野鳥似知前代恨,林端哀怨泣西風。
海棠能作檐下花,梅葉先占舊年綠。吾廬春尚不欺人,到眼風光如轉燭。去年還家萬事足,豈料今年脫床褥。悠悠往事不堪思,鼎鼎征裝宜結束。習勤運甓吾豈敢,獨立庭前驅雀浴。
文竿比目出清波,翠袖香醪金叵羅。涼月團團當檻白,秋花冉冉隔簾多。黃華丹樹繞漁莊,錦瑟秋風子夜長。驚起水禽棲不定,背人飛去不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