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前韻答達善 其一
一字不輕王達善,忽看唾玉落鉤銀。
共評中說躋尊魏,誰草玄經飾美新。
大澤深山容避地,蓬萊弱水嘆揚塵。
與君同勘丹經訣,長飯青精養谷神。
一字不輕王達善,忽看唾玉落鉤銀。
共評中說躋尊魏,誰草玄經飾美新。
大澤深山容避地,蓬萊弱水嘆揚塵。
與君同勘丹經訣,長飯青精養谷神。
王達善對文字極為嚴謹,一字都不輕率;忽見他珍貴的文字如珠玉般落下,筆勢如銀鉤。我們曾共同評點《中說》,推崇其尊魏的觀點;是誰撰寫《太玄經》來粉飾新朝的美政?大澤深山可容我們避世隱居,蓬萊仙島與弱水之濱卻已感嘆世事變遷。我與您一同探討丹經秘訣,常食青精飯以滋養谷神。
唾玉:比喻珍貴的文字,典出《世說新語》,形容言語如珠玉。
鉤銀:形容書法筆勢剛勁如銀鉤。
中說:即《文中子中說》,隋代王通的著作,主張尊儒重道。
尊魏:推崇曹魏政權,可能指《中說》對歷史正統的評判。
玄經:指揚雄《太玄經》,模仿《周易》的哲學著作。
飾美新:典出揚雄曾作《劇秦美新》歌頌王莽新朝,此處或暗指粉飾新政。
揚塵:比喻世事變遷,如《神仙傳》中麻姑見東海三為桑田。
丹經訣:道教煉丹術的秘訣。
青精:青精飯,道家養生食品,用南燭樹葉汁浸米蒸成。
谷神:出自《道德經》,指養神之道,此處指內在精神。
此詩為酬和友人王達善之作,具體創作時間未詳。結合詩中‘共評中說’‘同勘丹經’等句,推測作者與達善為學術、修道之交,詩中或反映元代文人面對世事變遷(如‘揚塵’)時,選擇避世修道、以文會友的生活狀態與心境。
全詩圍繞與友人王達善的酬和展開,先贊其文字嚴謹,再論歷史評說之共鳴,繼嘆世事變遷,終表共修丹道之志。融合對友人情誼、歷史思考與個人志趣,體現元代文人隱逸與修道的精神追求。
處士聲名書畫詩,
鳳山宿草幾多時。
黃公獨拜先生墓,
三絕風流七字碑。
雨笠煙蓑體露風,
只傳漁業當心宗。
當時過得飛猿嶺,
不到通身是爛膿。
苦熱不成寐,殘燈還渡河。
棹移孤月破,燈閃一星過。
吠犬知村近,鳴蛙隔水多。
行行有幽意,莫問夜如何。
惠姿藹春風,
雅度懸秋月。
月白更風清,
萬里開銀闕。
惠連書閣對徵川。雨簾纖。一溪煙。梅子黃時,新綠水平灘。正值故人商秉燭,剛照著,遠歸船。
小庭已過艷陽天。上疏簾。海榴偏。除卻酒壚,只合抱書眠。冷淡生涯消戰日,桐葉底,又二年。
風清鷗鷺渚,波靜荻蘆灣。何必桃源渡,孤舟盡日閒。
煙雨棹扁舟,披蓑釣大澤。得魚換酒歸,始道漁家樂。
洞遠煙林僻,山深石徑微。夕陽歌互答,還共月明歸。
斧斤入山時,霜高葉盡脫。日晚始還家,秋聲振木末。
疇綠溪邊雨,畦黃谷口云。自能安畎畝,世事不須聞。
高田二麥青,低田水初綠。鄰翁喚賽神,枝頭鳴布谷。
衣沾山翠濕,笛韻野風清。未解歌長夜,空聞扣角聲。
田夫夜飯牛,童子朝出牧。橫笛兩三聲,清響應山谷。
任姒基王跡,涂莘首化風。
德超千古上,治定九年中。
日月無私照,乾坤不宰功。
寧神登太室,永佑宋無窮。
草衣舊識牡丹碑,字字騰拿更倔奇。我亦參軍成潦倒,愧無筆力欠渠詩。
蘇公書法自顏行,猶謂蔡公居第一。我窮頗亦類賈胡,筆勢翩翩疑可識。
世人競寫襄陽字,政似云師太白詩。才匪若人寧躐等,自顛自醉祇成癡。
曠懷誰不作山游,誰似柳州談永州。何能乞我一片石,刻此數紙俱傳流。
萬竹陰中屋數間,幾回剝啄叩柴關。忽開短紙霜雪干,如對照人冰玉顏。
誤筆猶能作牸牛,信知書畫本同流。不惟下筆蘇仙似,更似斯人不可求。
并竹作門亭得山,我來還值雪消殘。江梅未有臘梅破,丈室不須香屈盤。
夜合庭前不生香,凄涼舊事憶蘇程。
雨馀樓關殘星照,淚共親朋滿座傾。
二老全得營葬畢,諸孤半未婚嫁成。
九原若有靈魂在,也鑒吟詩一慟誠。
圣朝旌德向丘園,紫詔頒恩到蓽門。
鄉老始知為善貴,競相廉讓教兒孫。
山繞孤村水繞家,
傳經載酒有侯芭。
眼前十畝無多地,
只種桑榆不種花。
晴云散暮霞,落日萬山赤。
寒風峽中來,吹我江上楫。
峰勢截長江,倒影竦雙壁。
溪聲瘦老松,微波蕩怪石。
俯疑坤軸崩,仰覺河漢窄。
危磴人似猿,絕岸舟如葉。
疊巘結寒姿,巖斷孤煙接。
密林崖寺古,蘿徑垂石發。
枉渚黿鼉驕,澹濧蛟龍沫。
顯昧理或然,神物含溟漠。
把酒對山公,探幽懷謝客。
暌隔未移旬,寸心若積雪。
矧乃覽山川,狂歌誰與發。
欲寄山阿人,霜花豈堪折。
向夜月迎人,空煙合望新。
落梅輕去影,乳鳥乍啼晨。
碧水涵苔暗,流光散露勻。
良宵仍蘊藉,悽惻奈何春。
崇封昔將相,今為居者田。子孫已皂隸,表字猶如椽。樵斧及松栝,涼蔭愁夜鵑。其下禾芄芄,風色故相妍。松栝無根株,禾葉過人肩。盛衰視氣化,安問愚與賢。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殺沄渾。巡卒互譏盜,擊柝催閉門。巷火漸稀滅,防肅及犬豚。居常慎動止,一息堪自捫。麟虎各山藪,于我何仇恩。
仰面月如水,一瀉千里明。照君樓上頭,照我沙中行。樓高一延望,莽莽山川橫。不愁阻汝目,但愁阻汝情。汝夢償能來,吾夢茲伶仃。
北為樂陵縣,南為交河城。朔風送征馬,飄瞥來鄆州。攬衣愜朝爽,縱目城南樓。白云在梁父,零亂不可收。海煙動云隙,岳上青浮浮。汴京屼西控,誰云風馬牛。天門劃徐泗,指顧通南郵。梁唐割其險,乃弱東諸侯。悲歌吊臺輔,利病今誰籌。
萋萋野草帶斜暉,
江左風流事總非。
燕子不歸門巷改,
行人還說舊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