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莊子
亂山去無際
砂礫為平川
渺然見村落
孤迥殊可憐
屯眾三五家
茅棟八九椽
門前有老樹
屋傍有流泉
泉流不出村
渟泓作方園
平疇望可盡
禾黍亦陌阡
天生一掬水
灌此百畝里
如從稱量出
不過亦不愆
芳草綠滿地
野花紅欲燃
不意桃源境
落此戈壁天
驅車去未遠
回首意再牽
依然入大漠
百里無人煙
亂山去無際
砂礫為平川
渺然見村落
孤迥殊可憐
屯眾三五家
茅棟八九椽
門前有老樹
屋傍有流泉
泉流不出村
渟泓作方園
平疇望可盡
禾黍亦陌阡
天生一掬水
灌此百畝里
如從稱量出
不過亦不愆
芳草綠滿地
野花紅欲燃
不意桃源境
落此戈壁天
驅車去未遠
回首意再牽
依然入大漠
百里無人煙
雜亂的山巒延伸向無邊遠方,砂礫堆積成平坦的原野。遠遠望見一個村落,孤立偏遠令人憐惜。村中僅有三五戶人家,幾間茅草屋稀稀落落。門前有棵蒼老的樹木,屋旁流淌著清泉。泉水不流出村落,匯聚成方圓的水潭。平坦的田地一眼望盡,禾黍在田間整齊生長。天賜一捧清水,灌溉百畝田地。水量精準如稱量過,既不過多也無不足。芳草鋪滿綠地,野花如火焰般紅艷。沒想到桃花源般的美景,竟落在這戈壁荒野。驅車離開不遠,回頭仍戀戀不舍。前方依然是大漠,百里不見人煙。
孤迥:孤立偏遠。迥,遠。
渟泓(tíng hóng):水停滯深廣的樣子。
陌阡(mò qiān):田間縱橫的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愆(qiān):過失、差錯。
桃源境: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指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推測為詩人行旅西北戈壁時所作。途中見慣大漠荒煙,偶然發現孤立村落的生機,與前后‘百里無人煙’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觸發創作靈感,記錄下這‘戈壁中的桃源’。
全詩以行旅視角,先寫戈壁荒景,再聚焦村落細節,后回歸大漠荒涼,通過空間轉換與場景對比,展現西北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表達對微小生命力量的贊美。語言平實卻畫面感強,是一首兼具紀實與抒情的行旅詩。
秋日高晴無有涯,清風一剪薄云開。南音唱是衡陽意,未聽春聲雁不回。
落葉迷幽徑,垂藤鎖斷垣。溪深晴浴鷺,樹老晝啼猿。海氣庭前障,天花雨外翻。坐來清梵永,盡日不聞喧。
鄉里爭傳太母賢,世家親是長公編。半生辛苦流可筆,百歲榮華表暮年。白發當尊搖鳳翟,綵衣繞座拂云煙。此時定有添籌祝,不放金陵酒似泉。
胯下當年甚可羞,身藏寶劍豈無謀。暫時俯首依人去,贏取堂堂萬戶侯。自反仁而自反忠,芳蓮開向火光中。同君九萬摶扶去,薄盡浮云出太空。
百年四海罷干戈,處處黎民鼓腹歌。偶值太平時節久,政聲常少樂聲多。
寶鑒何時出上方,幾回披對憶宣皇。忠邪已向當年別,予奪仍垂百代長。周典六官箴并肅,虞廷三載義同彰。明明法戒應無斁,喜起重歌庶事康。
美人出懷袖,傳我一柑歸。指上春痕脆,燈邊香霧飛。近知垂老得,能集幼孫圍。萍實何年事,空勞感物微。
秋初已冰雪,凍解百泉侵。北接烏龍闊,南連鴨綠深。君求白駝鹿,應向黑松林。肅慎有遺矢,還從云際尋。
霜葉彫殘芰,寒花發舊蘆。一秋明眼處,落雁惠崇圖。
隰川來西州,數郡被其利。刺陵放而南,奔駛不可制。茲焉幸不幸,長策未容議。且復觀其瀾,雄豪快人意。
云中雙鯉枉先施,袖里明珠快自持。夢逐神交懷刺往,懶成顓癖報書遲。溪山云月何曾別,叢桂秋風有所思。池上蓮花開又落,好移幽興入東籬。
此地相從驚歲晚,登臨況是客歸時。卻將襟抱向誰可,正爾艱難唯子知。情到中年工作惡,別于生世易為悲。梅花盡醉清江上,黯澹西風凍雨垂。
欲訪飛來殿,維舟上峽山。有溪流屋下,無路入云間。犀解捐金索,猿能記玉環。無從旌往事,有地足躋攀。
多情蝶粉撲香沈,芳簇幔城教客欽。非賴清芬薰倜儻,于花深處繡詩心。
亂后遺黎始卜家,春深相與事桑麻。綠云萬頃無閑地,浪說河陽一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