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章自樂山八景 其三 留云亭
山近氣常聚,林深風漫吹。非因朝作夢,因為雨催詩。
窗幔垂還入,爐薰散不移。從龍今出岫,舒卷共相宜。
山近氣常聚,林深風漫吹。非因朝作夢,因為雨催詩。
窗幔垂還入,爐薰散不移。從龍今出岫,舒卷共相宜。
靠近山巒的地方霧氣常聚,樹林幽深風兒隨意輕吹。不是因為清晨夢中心動,實是雨景催發詩興難抑。窗幔低垂又被微風撩起,爐中熏香飄散卻未遠離。云朵如今隨龍出山舒展,卷合張弛都顯得很相宜。
漫吹:隨意地吹拂。
催詩:觸發、激發詩興。
爐薰:香爐中升起的香氣。
從龍:典出《周易·乾卦》“云從龍”,指云隨龍氣而生。
出岫:出山,岫指山穴、山谷。
舒卷:指云的舒展與卷合。
此詩為“樂山八景”組詩第三首,描繪留云亭景致。推測創作于詩人游覽樂山時,留云亭因山近林深、云氣常聚得名。詩中“雨催詩”“爐薰”等細節,或反映詩人在此亭中觀雨、焚香、作詩的閑適生活場景,展現其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觀察。
全詩以留云亭為中心,圍繞山、林、雨、云等意象展開,既繪景又寫情,通過自然之景與生活細節的結合,體現詩人對山水之趣的陶醉。語言平淡中見精巧,意境幽美,是描繪地方勝景的佳作。
也得雙棲逾古稀,畫中烏鵲尚南飛。墨緣未共塵緣盡,筆力偏隨酒力微。路入泉臺晴抑雨,魂游閬苑是耶非。夜闌讀罷潘郎賦,冷月幽光透素幃。
重到錢唐異昔時,潮頭東擊遠洲移。人間莫住三千歲,滄海桑田幾許悲。
少府青袍初入吳,官舍春馀一事無。彈琴每招華亭鶴,舉網或取松江鱸。苔衣生綠上弓劍,花片落紅沾酒壺。風流卻憶孟東野,溧上賦詩兼射鳧。
弦歌聲里一瓢安,士友催詩送長官。律己十分無可議,愛民一念未嘗寒。更知耐事如公少,留取清名作樣看。百姓越疆歸令問,恩流職外此尤難。
德星移照入南離,物色當年已自知。大冶鈞陶荷明圣,太平無處不相宜。
造化填膺萬仞岡,草尖一露一秋陽。孤吟已拊層霄遍,閒共流年作莽蒼。
二毛羈旅尚迷津,萬井鶯花雨后春。宮闕參差當晚日,山河迤邐靜纖塵。和風醉里承恩客,芳草歸時失意人。南北東西各自去,年年依舊物華新。
滿城風雨送重陽,雨后花開重舉觴。仙客新來殷七七,佳人老出楚香香。干時懶上平蠻策,度世惟求辟谷方。光漾亭中詩易老,不須春夢到南堂。
池上藤蘿歲月深,半空寒影動青岑。攜琴欲寫瀟湘意,夜夜蛟龍水面吟。
般水出南山,輩行澠與淄。雖然未知名,亦有神司之。惟人神之主,主亂荒神祠。冥冥西南去,河伯多禮儀。溯流接伊洛,涇渭同遨嬉。漆沮品秩下,不敢相追隨。朅來通漢沔,增大西南時。泓澄潛怪珍,名號遐方知。馮夷御白馬,導我朝天池。長淮涌巨浪,陰獸翻修鬐。蹭蹬返故溪,歲旱流如絲。敢論尾閭泄,甘受蹄涔欺。三山興云氣,擁掩從靈旗。云是東海君,按節巡方維。不言恐失人,自獻誠非宜。二者當處一,故作般水詩。
學宮古苔滿陰壁,一株紫薇當戶新。矜持幽意故遠俗,點綴秋光時近人。
縣齋靜夜秋風起,落葉蕭蕭撲窗紙。酒醒疑是山雨來,月明滿地涼如水。
萬里澄江靜不流,垂楊古道系扁舟。夜深誰共天涯路,酒后孤眠海上樓。落月獨愁聞過雁,疏星何處問牽牛。迢遙一水懷人隔,葭菼蒼蒼白露秋。
德祐忠臣好孫子,爛爛目光巖電紫。人間富貴等浮云,瑣瑣何煩掛唇齒。滟滪險,蜀道難,曳裾旁人多厚顏。留取乾坤雙老眼,夕陽牛背看青山。
客來常問信,書去半沈浮。兩度黃梅雨,相思白發秋。樵漁今短笠,山水古長洲。寄語天寧老,龜巢賦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