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把什湖
草湖富地利,開屯集眾工。屯兵雜戍卒,合作力不慵。但多播種勞,而無芟薙功。良田與惡草,相伴各青蔥。
耕報雖鹵莽,終不礙歲豐。薰風五月交,雪山水融融。長渠亙百里,畎澮無不通。灌溉既云足,曲折任所終。
永無水旱憂,日見倉稟充。兵食與民食,乃將取攜同。煌煌萬世利,創作飲群公。
使臣蒞斯土,曲守唯兵農。高秋看刈獲,原野來清風。椎牛飲將士,拾穗喧兒童。勸其廣積蓄,節儉免困窮。
草湖富地利,開屯集眾工。屯兵雜戍卒,合作力不慵。但多播種勞,而無芟薙功。良田與惡草,相伴各青蔥。
耕報雖鹵莽,終不礙歲豐。薰風五月交,雪山水融融。長渠亙百里,畎澮無不通。灌溉既云足,曲折任所終。
永無水旱憂,日見倉稟充。兵食與民食,乃將取攜同。煌煌萬世利,創作飲群公。
使臣蒞斯土,曲守唯兵農。高秋看刈獲,原野來清風。椎牛飲將士,拾穗喧兒童。勸其廣積蓄,節儉免困窮。
草湖之地土地肥沃,開辟屯田聚集眾多勞力。屯兵與戍卒混雜,共同勞作毫不懈怠。雖多有播種的辛勞,卻無除草的功夫。良田與雜草,相伴生長皆蔥蘢。耕作雖粗放,終究不妨礙豐收。五月熏風拂面,雪水消融。長渠綿延百里,田間水溝無不通暢。灌溉充足,水流曲折終至田間。從此再無旱澇之憂,糧倉日漸充實。軍糧與民糧,取用相同。這是惠及萬世的功績,開創者受眾人敬慕。我作為使臣來到此地,只專注于兵農事務。深秋看收割,清風拂原野。殺牛犒勞將士,兒童拾穗喧鬧。勸勉大家多積蓄,節儉以免困窮。
開屯:開墾屯田,古代軍隊或移民墾荒種地以自給。
芟薙(shān tì):除草,刈除。
畎澮(quǎn kuài):田間的水溝,泛指農田水利設施。
倉稟:貯藏米谷的倉庫,稟通“廩”。
椎牛:殺牛,椎(chuí),擊殺工具,此處作動詞。
清代為解決邊疆軍糧問題推行屯田政策,蔡把什湖(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境內)是重要屯田區。詩人作為考察使臣,目睹屯田開發后土地肥沃、軍民共耕、豐收富足的景象,有感而作此詩,記錄屯田成效與民生狀態。
全詩圍繞蔡把什湖屯田展開,從開墾勞作、水利灌溉到豐收場景,再到軍民共食、勸農節儉,層層遞進展現屯田的經濟與社會價值,肯定其“煌煌萬世利”的長遠意義,是清代邊疆屯田政策的生動見證。
片語都門醉濁醪,黃金臺上共持螯。毫端并吐千秋色,筑畔誰當一世豪。紫陌天回中秘遠,青山云凈少微高?;ㄆ谑滋襟P龍窟,肯著東方賜后袍。
長庚自是謫仙人,子美逢時稷契臣。風雪茫茫五君子,醉吟猶得繼清塵。
千載仙居已渺茫,道山佛屋自相望。春花秋草年年事,卻作游人歌舞場。
未擬身全逸,聊將服返初。不忘勤葺搆,得有此林廬。留客閒垂釣,焚香靜讀書。風情有如此,何異輞川居。
肅肅東朝,帝隆孝治。猗歟丕稱,寶冊斯備。皇扉四辟,導迎慶瑞。德邁太任,有周卜世。
冒雨如何固出畋,慮乖群約失乾乾。文侯不是貪禽者,示信將為教化先。
垂白東西幾田父,林間偶坐忘巾履。共說乾糇付遠人,六月長丁猶筑戍。
仙翁不可見,惟有一空亭。地冷春留雪,林深晝見星。松篁團秀色,蘭蕙吐幽馨。立盡斜陽影,閒看鶴刷翎。
北風吹山蕉葉黃,長亭野日寒荒荒。驅車送子歸故鄉,人生此處堪斷腸。舊游回首秋山下,醉帽簪花同走馬。歡娛如此離別何,華月芳年不堪把。子今去矣來何時?翠壺云深那可知。向來亦有燕山期,子今去矣來何時!
憑誰說與閒愁,悶來唯有尋鸚鵡。天涯幾度,鸞飄鳳泊,無人解語。剩汝多情,為儂寫照,一般毛羽。問今朝誦過,心經幾遍,好教就,新詞譜。休問洲邊作賦。便聰明、一生都誤。風亭月榭,回廊曲檻,盡消佳句。我亦闌珊,似人不見,曼聲歌苦。待何時卻把,相思細寫,付金籠訴。
試問宜樓樓下竹,年來應長新篁。使君五嶺又三湘。舊游知好在,熟處更難忘。尚念論心舒嘯否,只今湖海相望。遙憐陰過酒尊涼。舉觴須酹我,門外是清江。
癡頑可是戀人間,死別猶傷去不還。漸悟馀生元易散,盡成往事杳難攀。孑遺豈識天何意,磨折方愁老益艱。卻道明朝又生日,莫將情況問初鰥。
圣哲雖云遠,遺文幸未亡。沈冥觀禮樂,彷佛見虞黃。雞黍延三徑,琴書樂一堂。逍遙名教內,富貴亦微茫。
陌上東風御柳黃,胡姬相對一傳觴。空傳八駿來燕市,未許雙蛾擅洛陽。握手虹霓猶意氣,關心岐路獨文章。提攜競著南征賦,萬疊春山萬里航。
何處容歸隱,誅茅辟此莊。山青紛作供,云白繚為墻。野竹生當戶,宵蟲鳴近床。水邊與林下,時自放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