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向煙霞堆里,著吟屋、最高層。望海日翻紅,林霏散白,猿鳥幽深。
雙岑。倚天翠濕,看浮云、收盡雨還晴。曉色千松逗冷,照人眼底長青。
閑情。玉塵風生。摹繭字,校鵝經。愛靜翻緗帙,蕓臺棐幾,荷制蘭纓。
分明。晉人舊隱,掩巖扉、月午籟沈沈。三十六梯樹杪,溯空遙想登臨。
向煙霞堆里,著吟屋、最高層。望海日翻紅,林霏散白,猿鳥幽深。
雙岑。倚天翠濕,看浮云、收盡雨還晴。曉色千松逗冷,照人眼底長青。
閑情。玉塵風生。摹繭字,校鵝經。愛靜翻緗帙,蕓臺棐幾,荷制蘭纓。
分明。晉人舊隱,掩巖扉、月午籟沈沈。三十六梯樹杪,溯空遙想登臨。
在煙霞匯聚之處,把吟詩的小屋建在最高層。眺望海上朝陽翻涌著紅光,林間霧氣消散成白色,猿猴與飛鳥在幽深之處活動。兩座山峰倚天而立,翠色欲滴,看那浮云散盡,雨過天晴。清晨的景色里千株松樹透著清冷,映入眼中滿目長青。我滿懷閑情逸致,手持玉塵扇,風生陣陣。臨摹繭紙小楷,校勘《鵝經》。喜愛安靜地翻閱書籍,在飾有蕓草的書案和棐木幾案上,身著荷葉與蘭花圖案裝飾的衣服。這里分明是晉代人舊日隱居之地,巖扉緊閉,月到中天時萬籟俱寂。那三十六級臺階在樹梢之上,我遙想順著臺階凌空登臨的情景。
煙霞堆里:指云霧繚繞、風景優美的地方。
林霏散白:林間的霧氣消散成白色。霏,霧氣。
雙岑:兩座山峰。
玉塵:玉柄拂塵,魏晉清談名士常持此物。
繭字:指在繭紙上書寫的小字。
校鵝經:校勘《鵝經》,《鵝經》是關于養鵝的書籍。
緗帙:淺黃色的書套,代指書籍。
蕓臺:藏書的地方。
棐幾:棐木做的幾案。
荷制蘭纓:穿著用荷葉、蘭花裝飾的衣服,形容穿著高雅。
月午:月到中天。
三十六梯:指登山的臺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來看,詞人可能處于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隱居環境。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一些動蕩或不如意,使得詞人向往這種寧靜、高雅的隱居生活,從而創作此詞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營造出清幽意境,情感表達閑適恬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詞人在創作上對自然與心境的細膩刻畫。
衣食無虧負荷輕,猶能殷切體親情。兒皆勤事幾忘寢,女已分身未育嬰。更喜稚孫知躍進,況當公社正爭鳴。家人行上新生路,四為欣然告可卿。
晴嵐暖翠護煙霞。喬木晉人家。幽居只恐歸圖畫,喚樵青、多種桑麻。門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無邊風月樂年華。留客可茶瓜。任他車馬雖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鴉。小隱正宜深靜,休栽湖上梅花。
茅屋青簾隔晚橋,白沙紅樹水迢迢。人生到底頭如雪,莫管春風消不消。
謝公白首乘軒地,長記滄波洗屐時。
船中自帶紅泥灶,亭上親煎白乳泉。唯有溪山知此意,水風吹面晚蕭然。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
當年霜鬢為神州,士馬精研耀上游。手足不曾頭目捍,痏癰翻作腹心憂。書生自有西涼簿,神筆空傳上將猷。臺跡未荒賓客在,九京遺恨已千秋。
達觀萬事等朝煙,痛飲狂歌此較賢。少日襟期青史里,老來情事白鷗前。孤槎海上兼天遠,三秀山中浥露鮮。康世未能慚出世,欲傳真訣學神仙。
淡月輕寒透碧紗,窗屏睡夢聽啼鴉。春風不管愁深淺,日日開門掃落花。
喜深驚密。試問滕神,有多少寒力。如圓似瑩,總疑是、滿眼隋珠和璧。五更書幌,早已覺、寒光穿隙。料禽影、波上漸稀,徑里悄無行跡。有人獨倚危樓,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坡仙飲處,甚尚然、不減醉翁賓客。等閑評論,算柳絮、梨花非白。畫堂深、弦管方調,一任低垂簾額。
自君之逝不勝哀,去傍生公說法臺。忍淚移情循正路,希心換骨脫凡胎。猶多體力能勞動,得似童年可剪裁。五愿英靈加鼓舞,休言老朽已非材。
小窗晴碧飐簾波。晝影舞飛梭。惜春休問花多少,柳成陰、春已無多。金字初尋小扇,銖衣早試輕羅。園林未肯受清和。人醉牡丹坡。嘯歌且盡平生事,問東風、畢竟如何。燕子尋常巷陌,酒邊莫唱西河。
六龍未入雍州日,曾負詩書臥白云。
濃露微霜菊正開,紅梨紫栗共銜杯。云山百里頭俱白,十五年間三度來。
寒聲著葉冥冥雨,晚色遮山冉冉云。且喜翠顏長好在,水邊小住可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