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夔笙拓江總碑殘字,半塘得之,因為秋窗憶遠圖徵題
白頭江令還家,吳天極目迷殘照。歸心何處,桐陰井識,柳前門到。家國蒼涼,人天悲憤,江山憑吊。付殘碑翠墨,壞人千里,圖畫里,西風悄。
太息騷人潦倒。總一例雨啼煙嘯。暮年詞賦,暮秋行旅,昔愁今抱。如此江山,數行雁落,一鉤月皎。感余懷天末,芳馨脈脈,引幽蘭操。
白頭江令還家,吳天極目迷殘照。歸心何處,桐陰井識,柳前門到。家國蒼涼,人天悲憤,江山憑吊。付殘碑翠墨,壞人千里,圖畫里,西風悄。
太息騷人潦倒。總一例雨啼煙嘯。暮年詞賦,暮秋行旅,昔愁今抱。如此江山,數行雁落,一鉤月皎。感余懷天末,芳馨脈脈,引幽蘭操。
白發的江總回到家鄉,在吳地極目遠望,被殘陽籠罩。歸心所系之處,是那記憶中的梧桐蔭下的井臺,柳樹前的門庭。家國的蒼涼,人間的悲憤,對著江山憑吊。將殘碑的拓墨交付,相隔千里的人,在圖畫中,西風悄然。嘆息文人的潦倒,都如煙雨般悲泣呼嘯。晚年的詞賦,暮秋的行旅,昔日的愁緒如今仍懷抱著。這樣的江山,幾行雁落,一彎明月皎潔。感慨我心懷遠方,香氣默默,如《幽蘭操》般高潔。
江令:指江總,南朝陳文學家,官至尚書令,陳亡后入隋,后歸江南,故稱'江令'。
吳天:吳地的天空,今江蘇、浙江一帶。
翠墨:指拓印碑刻的墨本,因墨色深綠而稱。
騷人:詩人,此指多愁善感的文人。
幽蘭操:琴曲名,相傳為孔子所作,借幽蘭喻高潔品格。
晚清詞家王鵬運(半塘)得朱孝臧(夔笙)所拓南朝江總碑殘字,作《秋窗憶遠圖》并征題。詞人借此圖,結合江總由陳入隋、晚年歸鄉的經歷,映射晚清時局動蕩,抒發對歷史變遷與文人命運的感慨。
此詞借江總歸鄉典故與秋窗圖景,將歷史滄桑與個人悲懷交織,既追思古人命運,又暗喻時世艱難,體現晚清詞家對家國、身世的深沉思考,語言沉郁,意境深遠。
剝剝啄啄,有客停車。童子驚告,我迎而趨。長揖就坐,問無恙乎?自我不見,日月其徂。
客漫應我,足降及除。亟挽其衣,謂客徐徐。仆有所懷,愿得少攄。時方溽暑,天地為爐。黃埃翳空,君馬何驅?
公卿貴人,夏屋渠渠。冰簟石床,夢寐華胥。君往而謁,門者趑趄。亦有豪客,群聚上都。無事日長,博弈呼盧。君往而入,悄焉向隅。
幽幽陋室,簾影蕭疏。又無他賓,沓至交呼。曷不少留,待日既哺。言有尊酒,與君歡娛。近述鄒魯,遠談唐虞。醉即倚幾,而歌鳴鳴。
昔與君好,朱顏玉膚。年不我稽,素發盈顱。今者不樂,逝者其逾。何為棲棲,困于道途。
客嚬蹙語,子寧知余。鳥則有林,魚則有蒲。弗止弗依,心靡寧居。孰能與子,偕集于枯。去去勿顧,輪音窅如。
呼童掩關,仰天長吁。起視吾盎,余三日儲。風清月明,聊讀我書。
綠綺鳴哀,紅綃剪淚,寫蘭人去。香塵盼斷,剩展畫中眉嫵。翳孤墳、寒蕪亂煙,白云山下梅千樹。悵南園翠箔,西陵油壁,墜歡如絮。
風雨。鵑聲暮。盡海漲桑田,恨縈故宇。江皋燕子,應憶酒邊歌舞。喜紅妝、長映汗青,鳳箋艷跡珍片羽。對亭亭、水佩風裳,宛共芳魂語。
簾前花影樹影,窗外天光水光。
正喜小爐茶熟,忽聞隔舍酒香。
明月自來自去,好風可東可西。
紙帳乍回殘夢,時有幽禽夜啼。
我輩風流放蕩。當指點、古人多妄。
白塔紅亭,幽龕別戶,不藉重重紗帳。
振衣千仞,欲倒就、南湖成釀。
恰喜求羊賡唱。試問取、山川無恙。
飛路盤空,長松直上,此際煙霞偏壯。
不厭相看,才信得、青蓮非誑。
自小丹青畫不成,
年來始覺藝方精。
等閑擲筆成龍去,
換卻時人眼里睛。
珠海珠江我所思,
碧瀾寸寸見秋漪。
越吟正自憐莊舄,
不薄巴人下里詞。
千里龍沙失舊荒,四來云物助蒼涼。
直疑見月應無影,未必因風始解狂。
枉費鉛華□楚女,不禁湯餅試何郎。
回中自是人間世,怊悵龜臺去路長。
巖處無奇節,奮庸惟及時。
風云際嘉會,杖策相追隨。
伊余東鄙士,操行豈瑰琦。
淪飄薄京許,招納承恩私。
朝趨廁群彥,夕宴蔭葉榱。
祥飆被園囿,素月揚清輝。
飛觴命促管,濡翰酬新詩。
自顧良菲薄,何以答疇咨。
陳力乃就列,圣言匪我欺。
嗜古延陵翁,古器每珍蓄。漢鼎砂痕黃,商彝蘚斑綠。
有爐其形方,吉金制殊樸。流傳宋中興,屢寓尚方目。
圓非卓一峰,平不欹四足。奇文云雷旋,奧篆蝌斗伏。
深鏨表款識,一一可捫讀。畫院開封蘇,實董冶氏局。
得非姜娘子,亦領鐵官祿。曰供至德壇,想見禋祀肅。
釃酒功德舞,伐鼓送迎曲。非同上清殿,焚醮百神瀆。
免登宣和圖,合續夢華錄。紅羊劫不灰,藏弆等韞櫝。
顯晦物有候,瓣香果誰屬。峨峨梁溪公,坡祠圣潮矗。
匏樽薦清醑,寶錠貯華燭。何以助德馨,此爐庶不辱。
無怪先生甘,潔手置祠屋。矧乃屬國裔,或衍太峨族。
遺苗昔監鑄,應亦長公欲。從茲瀛嶼旁,歲祭藝沈藿。
氤氳馣馤中,奎宿靈往復。更求藥玉船,再拜奉醽醁。
常年春日少春晴,拂面今朝暖吹輕。
水閣家家橫小舫,園亭處處聽新鶯。
桃花不管詩人老,菖葉空催野叟耕。
自笑此生馀幾許,銅駝荊棘尚關情。
若有人兮,蒲柳風姿,憔悴支離。恨雍容司馬,拋殘賦草;風流沉約,瘦損腰肢。扁鵲低頭,巫咸束手,丈室維摩亦皺眉。數其罪,合先誅二豎,后斬三戶。
飄然與彼長辭。況苦口良方我有之。倩冀州坐客,揮毫草檄;少陵野老,信口吟詩。左援桐君,右攜歡伯,楚客高談七發詞。渙乎一,涊然其汗出,是乃良醫。
瀟瀟風雨閉柴門,
只有秋荷池上喧。
薄暮溪童雙白足,
取魚踏水到籬根。
堂上瞻三像,衣冠各儼然。
兩朝賢太守,一代老詩仙。
棠影春風里,梅花夜月邊。
西湖新學校,千載后同傳。
僧人顏似松杉老,齋飯味知泉石多。
我不能茶有風冷,愛山成癖欠消磨。
自逢陸老問君名,又見蘇公記此行。
從此卻歸廬阜去,豈無聲寄谷簾兄。
江州古時路,黃花翳連岡。舉世無人識,飄零隨嘵霜。
陶公感蕭晨,采之助飛觴。遂令千載后,華屋延秋光。
亭亭金石姿,不隨世炎涼。清泉濯宿根,空山抱孤芳。
一承君子顧,紉結古錦囊。豈惟制頹齡,令德滋日章。
所以浮湘者,亦欲餐其英。柴桑今為墟,此意誰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