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天上傳新火,人間試夾衣。定巢新燕覓香泥。不為繡簾朱戶、說相思。
側帽吹飛絮,憑欄送落暉。粉痕銷淡錦書稀。怕見山南山北、子規啼。
天上傳新火,人間試夾衣。定巢新燕覓香泥。不為繡簾朱戶、說相思。
側帽吹飛絮,憑欄送落暉。粉痕銷淡錦書稀。怕見山南山北、子規啼。
天上傳下了賜火,人們開始試穿夾衣。剛筑好巢的新燕忙著銜泥。它們不會對著繡簾朱戶訴說相思。我歪戴著帽子在飛絮中漫步,靠著欄桿目送落日余暉。臉上的脂粉痕跡漸漸消退,也很少收到書信。我害怕看見山南山北子規鳥啼叫。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賜百官,稱為“新火”。
夾衣:有里有面的雙層衣服。
側帽:歪戴帽子。
錦書:前秦蘇蕙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給丈夫竇滔,后稱夫妻間書信為錦書。
子規:即杜鵑鳥,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啼聲凄切。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詞中情感來看,可能是詞人在暮春時節,因相思而作。當時詞人或許獨處,看到暮春之景,觸發內心的情思。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相思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藝術技巧。
曉出南關道路賒,洞門幽勝信堪誇。若非勾漏神仙府,定是清溪道士家。天上蟠桃經歲月,巖前瑤草足煙霞。劉郎去后無消息,留得丹爐伏火砂。
吳絲越羅,制郎中裙。曷不為衣,與郎體親。
當酒珠釵久未還,山葩占斷綠云鬟。三春大婦蠶桑里,百歲威姑幾杖間。么鳳香收雙翅滿,郁雞花點一身斑??椘牙⑽覀噬?,日暖風和總不閒。
地宜冬暖早韶華,回首墻東李亦花。畢竟晨妝自羞澀,豈堪位置壽陽家。
出門望四野,憂心恒忡忡。問子何所憂,百感填予胸。誰云天澤遠,舉目盡疲癃。誰云周道平,荊棘高蔽空。樹木莽蕭條,于何息吾躬。久知世路艱,悔不守固窮。君子重謀始,古人戒薄終。卒卒營世務,羨爾高飛鴻。
情熱鴛鴦驀地分,悲涼離緒怨秋云。泉臺去處漫漫黑,腸斷憑誰說與君。
東風池館雪消遲,雪色燈光映酒時。夜半醉歸河上路,馬頭明月正相宜。
差池握手愧初盟,十七年來何限情。念我和歌無宋意,知君結襪少王生。棠陰轉傍華陽館,柳色仍圍幕府城。不是逐臣多落魄,可知吳市易逃名。
聽月樓高接泰清,樓高聽月最分明。轉空軋軏冰輪響,搗藥叮當玉杵鳴。樂奏廣寒音細細,斧侵丹桂韻丁丁。更須一派天風起,吹下嫦娥笑語聲。
庭前一架已離披,莫折長枝折短枝。要待明年春盡后,臨風三嗅寄相思。廣寒宮闕月樓臺,露里移根月里栽。品格雖同香氣俗,如何卻共牡丹開。
浙山高崔嵬,浙水清繚繞。廓然霽風霆,孤月生夜照。
曉窗寒氣峭。問小槽滴后,真珠多少。博山壽煙裊。向百花,頭上梅花開了。金樽頻倒。甚坐閒、猶恨杯小。記去年今日,大家同慶,太平佳兆??靶?。浮云世事,流水生涯,南柯夢覺。風光正好。欲退時,何似聞早。把俗緣拋盡、逍遙林下,青松長伴難老。與鶴鳴、立個家風,作千年調。
亂繞園林啄,終朝意若何。莫因饑不足,翻愛蠹偏多??视赤徬?,驚從別樹過。辛勤詠還囑,無損好枝柯。
夥伴來呼便忘家,彈球拍卡捕青蛙。歸來作業愁難作,獨坐床頭啃腳丫。
去鄉六千里,念別思悠悠。共是江南客,君乘使者舟。折梅將遠意,擢桂重名流。捧檄升堂日,承歡慰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