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樂府十二首 其五 欸乃曲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昔聞扣斷舟,引釣歌此聲。
始歌悲風起,歌竟愁云生。
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昔聞扣斷舟,引釣歌此聲。
始歌悲風起,歌竟愁云生。
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有誰能聽到這欸乃之聲?這欸乃之音最能打動人心。不怨恨湘水的波濤深廣,也不埋怨湘水的清澈。心中的嘆息哪里敢說出口?只能空自羨慕江面上的明月。從前聽說有人敲著船舷,邊釣魚邊唱這欸乃曲。剛開始歌唱悲風就吹起,唱完后愁云便聚攏而來。那古老的遺曲如今在哪里?它已化作漁父的行歌流傳。
欸乃(ǎi nǎi):擬聲詞,指搖櫓聲或漁歌,此處指漁歌。
湘波:湘江的波濤。
所嗟:所嘆息、感慨的事。
扣斷舟:敲打著船舷。斷,此處為“敲”的意思。
逸:散失后流傳,此處指流傳為。
此詩為元結《系樂府十二首》其五,組詩模擬樂府舊題,關注社會現實與民生。元結身處安史之亂后,游歷湘江時聞民間漁歌“欸乃”,觸發對人生際遇的感慨,借漁歌之哀婉傳遞內心愁緒。
詩以“欸乃”漁歌為線索,通過感懷漁歌的哀婉,表達難以言說的愁緒,語言質樸,情感深沉,體現元結樂府詩“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特點。
思與君別來,兩見落葉黃。迢迢隔千里,各在天一方。欲往恨無翼,欲涉川無梁。昔者固膠漆,今胡作參商。平平長安道,人馬自輝光。不念莫逆好,虛名竟乖張。南箕豈堪簸,牽牛難服箱。憂來不可輟,撫膺獨彷徨。亮無金石心,與君永相忘。
白門柳色罷啼鶯,歸擁金蓮院吏驚。北地主人供案立,廬江太守傍車行。家傳易學無箋注,驛遞詩筒有課程。瀟灑玉亭誰復到,竹間為認舊題名。
落日龍舟山下回,寺門依舊對山開。霜凋碧樹煙生草,從此頻傷八月來。每進文章出殿遲,日華西轉萬年枝。甘泉罷幸揚雄老,滿鬢秋風不受吹。
風急江船絕,年殘野色凝。密云寒夜柝,流霰灑舟燈。四望湖天黑,孤吟羈思增。旁村有夫婦,對火綴魚罾。
粵從宣靖至炎興,粉飾湖山苑圃增。列圣久無師入洛,三京初有使朝陵。摧鋒指日酋傳首,返旆終身氣拂膺。逸少興公虛論勝,百年機會更誰乘。憶昔東淮羽檄馳,非公受鉞國幾危。春潮全藉孤舟渡,廈屋曾將一木支。著白接?麾猛將,坑紅衲襖等嬰兒。揚州遺老聞新訃,猶說平山奏凱時。出為董統今韓范,入告忠嘉古卨夔。白刃在前裹瘡戰,黃麻拜右掉頭辭。去猶耿耿心存闕,老尚堂堂表出師。蓋世英豪嗟已矣,八哀吟罷有馀悲。自是乾坤間氣生,吾猶識此萬人英。博求駿骨千金致,忽割牛心四座驚。古有詩人悼房琯,今無壯士哭田橫。遙知岳市新華表,過者徘徊下馬行。丙午遭逢瑟改調,先皇記憶忝弓招。明揚雖曰由師錫,密啟端因侍燕朝。早識武侯比龍鳳,晚為公旦序鴟鸮。吾貧豈是無雞酒,恨不攜將柏下澆。
不見江南信使來,菊花應傍戰場開。風塵渺渺家難問,節物匆匆老轉催。把酒多無今日醉,登高只益寸心哀。白頭一覺湖山夢,誰料繁華有劫灰。
聞君過訪石田隈,自笑塵緣撥未開。春甕無由釃酒候,奚囊又喜送詩來。待看一雨通溪舫,還約重游掃徑苔。地僻衡門長寂寞,可堪嘉客又空回。
水窮山盡懸涯外,海角天涯云更遮。撒手轉身人不識,回途隨分納些些。
自于生死問三界,死滅生無如草芥。白室懸空物外心,漸將姓字入閒話。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行穿小樹尋晴朵,自挽芳條嗅暖香。卻恨來時差已晚,不如清曉看新妝。朗吟清露溫風句,惱殺詩翁只斷腸。
閶闔曉云黃,龍盤紫禁長。小臣朝上國,天子坐明堂。名入郎官奏,班隨奉禮將。考功唐典故,治行漢循良。秋雨萊蕪甑,春風召伯棠。因君清似水,挹彼當離觴。
督府繁華一掃空,須知狂寇計非庸。廟堂若為蒼生計,早筑高壇拜臥龍。
平生隨牒浪推移,只為生民不為私。萬里翠輿猶遠播,一身幽圄敢終辭。魯人除館西河外,漢使驅羊北海湄。不是故人高議切,肯來軍府問鐘儀。拭玉轅門吐寸誠,敢將緩頰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須計死生。定鼎未應周命改,登壇合許趙人平。知君妙有經邦策,存取威懷萬世名。當時初結兩朝歡,曾見軍前捧血槃。本為萬年依蔭厚,那知一日遽盟寒。羊牽已作俘囚獻,魚漏終期網罟寬。幸有故人知底蘊,下臣獲考敢謀安。
野木臨崖石,年深土亦崩。老根浮斷蘚,飛干接長藤。性朽空勞匠,心灰也類僧。春風幾榮謝,羨爾獨棱層。
璁瓏浮闕定星光,河漢風清有報章。秋水岸移新釣舫,藕花洲拂舊荷裳。心深不滅三年字,病淺難銷十步香。剩有閑情堪弄月,西湖竹色未應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