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王正郎先生
洛下風流憶昔賢,投簪當路正青年。賢勞舊著司徒績,退隱新登太史編。化去跡陳猿鶴怨,讀殘書在子孫傳。千年嵩岳收靈氣,灑淚徒勞吊九泉。
洛下風流憶昔賢,投簪當路正青年。賢勞舊著司徒績,退隱新登太史編。化去跡陳猿鶴怨,讀殘書在子孫傳。千年嵩岳收靈氣,灑淚徒勞吊九泉。
年老逢春猶解狂,行歌南陌上東岡。
晴云高鳥各自得,白日游絲相與長。
草色無情盡眼綠,花林多思襲人香。
吾儕幸免簪裾累,痛飲閑吟樂未央。
桂籍昔叨聯署等,蓮帷今幸接芳塵。
塤篪契合均天屬,金石交深過古人。
直向歲寒期茂悅,肯同時俗論甘辛。
優游且作江南令,惠愛于民此最親。
關中古有拔河戲,傳聞始盛隋唐世。長??百尺人兩朋,遞以勇力相牽制。
芳華樂府務夸大,黎園公卿謾輕肆。拔山扛鼎烏足矜,引繩排根非勝事。
當時好尚人競習,鬼物何為亦能是。展吳畫格入神品,陸法尤長寫靈異。
蒲津古寺筆跡奇,世疑二子之??置。旗門雙立眾鬼環,大石當中坐渠帥。
蓬頭圜目互奮踴,植鼓揚桴各凌厲。東西挽引力若停,賦彩自分傾奪勢。
畫來已歷數百年,墻壁巋然今不廢。觀風使者集賢翁,每游其下幾忘味。
因令搨手裂齊紈,橫卷傳看得形似。精神氣韻信瓌詭,毫發輕濃皆仿佛。
持來都下示朋僚,一見飄然動詩思。諸公詩豪固難敵,形容物象尤精致。
氣完語健雋眾口,二子聲名轉增貴。予觀昔之善畫者,心手規橅無不至。
窮奇極怪千萬端,特出一時之用意。鬼神冥漠不可詰,豈有便能人勇智。
仙官佛像亦如斯,變態隨時轉奇麗。遂令來者信有說,塔廟從而增侈費。
后賢雖欲究端倪,竟亦無由革頹弊。因知怪誕一崇長,漸靡成風滋巧偽。
茲圖他日遂流傳,更使人心惑魑魅。
一氣斡元造,為功未嘗煩。
群生自委化,天地亦何言。
鳧脛不可增,楮葉不可鐫。
欲益固為損,勞心非自然。
不見平陽侯,醇酒聊終年。
舞雩新雨浹公田,水滿東溪上下天。
行徑乍迂初見筍,浮舟正好未生蓮。
弦收裂帛胡琴闋,袖結清風楚舞妍。
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山勢嵳峩接遠峰,九皋鶴淚徹長空。
清音仿佛蒼松外,疏影依稀皓月中。
石洞云封仙去后,桑田世換水流同。
登臨厭聽黃鸝語,弄巧綿蠻噪碧叢。
白頭難入少年場,林下相招莫笑狂。
綠筿影侵棋局暗,黃梅花漬酒卮香。
任真自愧殽羞薄,假寐初便枕簞涼。
酬應詩豪困牽率,從來懶放似稽康。
山出太虛外,溪流千古高。
臨窗喧客枕,洗耳濺僧袍。
夜月氣猶凜,秋風聲更豪。
二年游賞劇,欲別首頻搔。
憶昨灊樓幸久留,乾坤談罷論雎鳩。
它時已恨相從少,此日能忘共學不。
南去溪山隨夢斷,北來身世若云浮。
行藏愿與君同道,祇恐蹉跎我獨羞。
名花多種欲紛敷,一夕霜風非所虞。
節物偶然何足道,人情遺恨不能無。
飄飖健筆詩千首,惆悵東風酒百壺。
縱使前春滿朱檻,使車那復滯西都。
結客結英豪,休同兒女曹。
黃金裝箭鏃,猛獸畫旗旄。
北閣芒星落,中原王氣高。
終令賀蘭賊,不著赭黃袍。
石生故人子,袖書遠相過。趨翔有父風,步闊冠峨峨。
自言少也孤,奉親由江鄱。區區營甘旨,靡暇謀其他。
三十未有成,無門托絲蘿。求知走四方,慷慨成悲歌。
顧我舊朝采,謂能激余波。多慚僻郡守,局趣如生何。
空持贈我句,坐合長吟哦。方今紹唐虞,詠歌繼卷阿。
舉世用經術,革去辭章訛。詔書起遺逸,草澤咸搜羅。
高爵待俊杰,世礪鈍以磨。君子務藏器,生其勤切磋。
乘時挾才策,繼世收賢科。壯懷無自忽,流年易蹉跎。
高軒微雨過,初夕涼風生。
兀坐正幽寂,云間月華明。
移榻向寒階,遙望孤蟾清。
所思故人遠,對此傷予情。
平時一二日,不見已相思。
況復閉關久,杳無攜手期。
清談勝妙藥,高韻敵涼飔。
愧乏機云美,虛承青眼知。
茅茨臨素浐,沃野帶長林。
日永一堂靜,草生三逕深。
消憂何用酒,為樂不須琴。
擾擾市朝客,無人知此心。